1、根据“助人为乐”这个主题,下列材料中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小红天天帮妈妈做家务,她从中获得了劳动的快乐。
B.一个同学生病了,小红把她送回家。
C.同桌没有吃早点,小红把自己的早点分给同桌吃。
D.小红每天都按时接送走路不方便的同学去上学。
2、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们知道了:将土豆切碎捣成泥放入瓶中,往瓶子中倒入水,用一块布过滤一下,让液体沉淀一会儿,瓶底就出现了一层白色东西。这“一层白色东西”是( )
A.土豆淀粉
B.土豆皮
C.土豆泥
D.土豆渣(zhā)
3、《猫》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A.童话
B.散文
C.寓言
4、与“老妻画纸为棋局”形成对偶的一项是( )
A.绿竹别其三分景 B.移椅倚桐同赏月
C.清江一曲抱村流 D.稚子敲针作钓钩
5、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西塞山(sāi sài) 供耕织(gōng gòng) 成绩(jī jì)
杂兴(xīng xìng) 蓑衣(shuāi suō) 箬笠(ruò rè)
6、下列哪组是意思相反的词?( )
A.答应 同意 B.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
C.准备 打算 D.聚精会神 屏息凝视
7、请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也…… 即使……也…… 不是……而是…… 不论……都……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而且……
【1】飞机上装上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它( )能安全飞行。
【2】飞机上装上雷达,( )天空多么黑,它( )能安全飞行。
【3】小红唱歌( )音色美,( )很有感情。
【4】乡下人家( )住着小小的房屋,( )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
【5】(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 )从不吃惊。
【6】乡下人家,( )什么时候,(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8、课文欢乐谷。
1.“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出自课文《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它_______的特点。
2.《母鸡》这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品质,塑造了一位“_____________”的形象。
3.《白鹅》一文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突出鹅_______的特征。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别人家的小孩
邢佳嘉
妈妈,
在您的口中,
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小孩。
他练琴不倦,
拿奖拿到手发软。
他奥数天才,
没有难题解不开。
他乖巧可爱,
从不给您添麻烦。
哈哈,妈妈
告诉您一个秘密,
在我的心里,
也住着一位别人家的妈妈。
她酷爱锻炼,
总保持完美身材。
她厨艺精湛,
常烧出精美小菜。
她善解人意,
从不絮叨和唠烦。
其实,
我俩都很平凡,
但我们依然,
是彼此的最爱。
让我们多一些忍耐,
用浓浓的爱,
将小小的缺点冲淡。
【1】在妈妈的口中,别人家的小孩是怎样的?请在诗中找出来,并画上横线。
【2】在“我”的心里,别人家的妈妈是怎样的?请在诗中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精心提炼、剪裁,选择新的表现角度,形象地描述妈妈心目中的好孩子和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
B.作者把别人家的妈妈和自己的妈妈对比,希望妈妈能改正缺点,向别人家的妈妈学习。
C.父母和儿女都有着那种对完美无缺的追求,但是浓浓的爱、包容和忍耐是父母和儿女之间沟通的纽带。
【4】你心中的妈妈是怎样的?请仿照原诗写一写。
在我心里,
也住着一位别人的妈妈。
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有很多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虫子。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离开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
【1】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漫游________
A.满,遍。
B.水过满,漾出来。
C.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②试图________
A.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B.计划。
C.希望得到,谋取。
【2】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开心阅读。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
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绮丽的梦境一般。天空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走,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会再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在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马利亚教堂那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看,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
当圣马利亚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威尼斯三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2】作者在写威尼斯的夜景时,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植物。
【3】短文主要描绘的是威尼斯的( )。
A.小艇美 B.天空蓝 C.夜色美 D.风光美
【4】文章第三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
A.时间变化 B.状态变化 C.空间变化
12、《神奇的纳米技术》
有一位脑垂瘤病人走进一间漂亮的病房,躺到一张舒适安逸的床上。医生病人头上套上一个按照病人尺寸用速凝塑料制成的头罩,接着将一针试剂注入病人体内,然后吩咐:“所有人退出房间,手术开始。”
此时,屋里只剩下病人,病房里既听不到以前医生的吩咐声,也看不到控制台上的信号灯闪烁。此时病人意识清醒,可并不感到疼痛,只不过有点紧张。当然,这是难免的,因为手术部位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确切地说是脑垂体。半小时以后,手术已经完毕,医生把病人领到“术后病房”。病人外表无任何异常,可是手术的效果却很好,病根被彻底切除,而且是在细胞水平上被除掉的。
这就是神奇的纳米医学技术。也许你心里会纳闷,医生们是如何完成这“不流血的外科技术”的呢?
其实,这个手术最关键的过程就是医生给病人注射的那一针。注射器里装的既不是麻醉药,也不是其他任何药剂,而是一个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型机器人----纳米机器人。这种纳米机器人能根据医生的需要,通过体液,进入人体内部,对指定部位进行修复、抢救等,从而使人体的病情能够立即好转。这一次手术,纳米机器人就是顺着病人的血液,直入大脑脑垂体部位,对发生病变的脑垂体细胞进行大清除,把病变细胞杀掉。很快,病变的细胞全都不见了。无需流血,没有疼痛,病人休息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可以痊愈。
那么,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呢?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所谓纳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我们知道,一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一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一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此微小的单位,人类的肉眼是看不见的,甚至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都不能看见它!拿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拿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悬殊实在太大。但是,也正是纳米机器人微小的个子和精确的控制能力,才使得它能自如地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进行手术。
纳米技术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有了纳米技术,人类制造任何一件物品的最原始材料只有一种----原子。通过排列原子制造出机器人、电视、房子……
不只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会与一个被称为“纳米”的名词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你早晨醒来时,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的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你不小心把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杯子却像有弹性一样蹦了起来;又重又厚的电视已经不存在了,它们是直接印到墙壁上的由神奇的纳米发光材料制造的电视;你所居住的地球周围的太空被无数的纳米卫星包围着,因为一次卫星发射可以将数百万颗微小的卫星送入太空……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
2.从第2段来看,运用纳米机器人做脑手术的情形与传统手术的情形相比,不同之处表现在 。
这种新型手术的优点是 。
3.末段列举了许多属于未来的事物,其作用是:
4.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晚上九点多,我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路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突然从树根下站起来,吓了我一跳。
借着路边的灯光,我看了看,是个女孩,十来岁的样子。我镇定一下情绪,正准备继续走,那女孩在我身后喊道:“叔叔,你等一等!”我停下脚步,回过头去。
“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买份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五十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亭。“买报纸?”我有些惊讶。“嗯,买张《晚报》。”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很诧异,心想:举手之劳,自己怎么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不能不满足吧。拿着钱,我走过去,将一元钱递给那个妇女,取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女孩还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我怕被我妈妈看到。”“你妈妈在哪儿?”“就是那个卖报纸的。”“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报纸呢?”我怔怔地看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低着头摩挲(mó suō)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她还剩下一份报纸,她说如果卖不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里等了她一个小时,看情形她肯定卖不掉了。”
看着小女孩,我的眼眶里充盈着滚烫的泪水。她的妈妈已在收摊儿了。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在树影底下跑走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手之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感到“惊讶” “诧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不能不满足吧。”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女孩从她妈妈那里买报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我去买报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1)买晚报 (2)最后一份晚报 (3)忘不了那个晚上
14、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运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地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写出5个描写罗丹动作的词语。
2、文中的“ ”表示 。
3、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4、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将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要求句意不变。
1.难道下雪了青铜还坚持要去卖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能看到你的鞋,难道还能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17、修改病句。
①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可以从中有所发觉,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谢皮罗进行了许许多多次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应得是感谢的。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
19、母亲节到了,你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如果让你选择一首小诗为母亲诵读,你又会选择哪一首?快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