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 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 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 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天上午,无动力伞飞跃长江挑战赛本应顺利进行,但由于天气因素,5名高手经数次努力,最终还是遗憾地铩羽而归。
②即使她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我们也要考虑她作为受害者家属的情绪,对她的不情之请给予最宽大的包容。
③他们只关注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只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精神,高尚的精神在这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了。
④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⑤没有去过西藏的人,无法想象西藏环境的恶劣程度。那里绝大部分高海拔地区都高寒少雨,几乎寸草不留。
⑥这样的挫折让谁遇到,都很难不以为意地一笑而过,但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老陈却能坦然面对,保持着良好的心态。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与会专家认为,建设文化名城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文物、遗址等方面的展示与开放,而是整个城市各种文化元素共同作用营造出的文化氛围。
B. 对于对手球队的这次堪称教科书般的战术配合,主教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队员做了精彩的示范和准确的阐释,大家从中获益匪浅。
C. 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改变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以此来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D.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女性将是机器人取代人趋势中的最大输家,因为她们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低增长或下滑行业,如销售、管理、餐饮服务。
5、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以来就以桥的多和设计精致合理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桥的是:( )
A.五亭桥(江苏扬州)、安平桥(福建晋江)、十字桥(山西太原)、玉带桥(北京海淀)
B.五音桥(河北遵化)、铁索桥(四川泸州)、十字桥(山西太原)、玉带桥(北京海淀)
C.赵州桥(河北赵县)、洛阳桥(福建泉州)、广济桥(广东潮州)、卢沟桥(北京丰台)
D.安平桥(福建晋江)、五音桥(河北遵化)、铁索桥(四川泸州)、风雨桥(广西三江、湖南、湖北、贵州)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夏商直到春秋时期,文学传播以口头传播为主。那时虽然有了甲骨、金石、竹木简及帛丝等文字载体,但是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它们在文学传播方式中还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汉书》中有“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全在竹名故也”。也就是说,《诗经》虽然在秦代被焚毁,但是汉代还能完整保留下来,就是因为人们口口相传,不完全是依靠竹帛的记录。
西汉以后,直至唐代,随着统治者对文学典籍的重视,特别是造纸技术的不断提高,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抄写才真正成为文学传播的主要方式。魏晋时期甚至出现了“佣书”,即专职抄写员。“佣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为世人追捧,出现过“每有一诗到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的场面。
至于雕版印刷,有史可考的说法是源自唐初。进入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得到了统治者的鼓励。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清人编著的《书林清话》记载:“书籍自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而其间分三类:曰官刻本,日私宅本,日坊行本。”描述了宋代雕版印刷呈现的特征——宫府、私人和民间集体共同参与,刻书地域分布广泛,书籍种类和数量众多。
《宋史·邢禺传》载:景德二年(1005年)夏,宋真宗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况,邢禺回答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这当中就包括为宋朝统治阶层所推崇的韩愈作品集。
(摘编自郭平《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
材料二:
北宋初期到中期,是印刷术逐渐成熟并渗入日常生活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士人敏锐感受到了印刷术发展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急遽增多的书籍对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士人不得不放弃抄本时代字斟句酌的反复咀嚼。获取书籍的便捷,在缓解记诵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士人读书的粗疏。
尽管如此,时代确实在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前发展。士人的阅读方式和知识结构持续改变。曾让杜甫沾沾自喜的“读书破万卷”,对宋人而言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王安石自称“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欧阳修不但读书多,而且以读书为人生第一乐事,“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宋人的阅读量空前增长,知识面迅速拓宽,因而建立起淹通经史、学兼四部的新型知识体系。新型知识体系又促使他们的思考方式发生转变。新兴的文艺思想即在此基础上得以生长。
北宋中后期,宋代文艺思想迈入全面繁盛的阶段。印刷术发展对宋代文艺思想的潜移默化,于此时收获了累累硕果。首先,对学识积累的高度重视,成为此时期士人的共同追求。宋人以博学相尚。基于印本的易得和阅读速度的提升,士人们读书之多、学问之博,一般远超前代文人。据记载,有人对宋神宗说,苏轼文才可与李白相比,宋神宗回答:“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在他的眼中,论诗歌的天才,李白、苏轼或可比肩;而论学识的渊博,则李白一定不如苏轼。神宗的说法虽只是一己之见,但也反映了宋人对学识的重视程度之高。
其次,宋人不仅追求学识的积累,还追求学识的创造性转化。伴随知识增长而来的,是理性的判断和积极的思索。宋人不满足于知识的组合与叠加,而追求博学基础上的超越和探索属于自己的特色。这一倾向在诗学领域的体现尤为突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哲理性、议论性的增强,是宋诗区别于唐诗的重要特征。智性思维和思辨色彩,也成为宋代文学及文艺思想的突出特色。
再次,知识面的大幅拓展与新型知识体系的建立,推进了文学内部各文体以及文学艺术各门类之间的交汇与整合,促生了集大成式的文艺思想观念。大量的阅读与坚实的储备,不但有助于宋人遍考前作,而且激励他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文学内部而言,各文体之间的相互勾连、相互影响极为突出,形成“破体为文”的重要观念。破体为文的现象在宋代文学中大量存在,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文为赋、以赋为文……各文体之间的界限被频繁打破,作者不断吸收其他文体的特长,充分发掘各文体的表现潜能,丰富了文学的面貌。与此同时,文学又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交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音乐基础上,词的独特形制与艺术专长得以成型,进而成为宋代文学之突出代表。
从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南宋印刷术达到极盛。随着印刷业的持续扩大,专门性的文艺批评著作得以迅速增多。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人在“知识爆炸”之后的反思。知识的大幅增多,固然拓展了眼界,但也带来了许多困惑——面对众多庞杂的信息该如何取舍?对知识的依赖可以达到怎样的程度?知识积累是否是提升文学艺术境界的唯一途径?正是在这类反思中,主张“铺张学问”“点化陈腐”的江西诗风遭到反拨,闭门觅句的做法受到否定。
(摘编自周剑之《印刷术与宋代文艺思想之演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竹木简、帛丝等文字载体未能在文学传播方式中居主导地位,但秦朝之后《诗经》得以完整保留,仍与竹帛的记录方式有关。
B.魏晋时期,专职抄写员“佣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作品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就完全依靠了“佣书”。
C.印刷术发展带来的不全是正面的影响,急遽增多的书籍对宋代士人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读书的粗疏。
D.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文为赋、以赋为文等做法丰富了文学的面貌,是文学内部各文体之间的界限被频繁打破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史料可知,雕版印刷源自唐朝初期,到宋代已取得空前发展,呈现出了刻书地域分布广泛、书籍种类和数量众多等特征。
B.如果李白、杜甫与苏轼都生活在宋代,那么李白就有可能在学识上赶超苏轼,而杜甫也就更能体会到“读书破万卷”的乐趣。
C.唐诗宋诗各有特色,唐诗胜在“丰神情韵”,而宋诗胜在“筋骨思理”,宋诗的智性思维与思辨色彩是宋代文艺思想的折射。
D.两则材料对印刷术的论述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它与文学传播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它对宋代文艺思想演进的作用。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雕版印刷所使用的版料,一般是纹质细密且木质极为坚实的木材,例如枣木、梨木、黄杨木等,并需把它们锯成一块块木板。
B.唐朝后期雕版印刷逐渐普及开来,长安、四川、淮南、江浙等地民间盛行雕印和出售日历、佛经、字书、诗文、占卜等书。
C.宋朝文学体裁多种多样,不仅有词、诗歌、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而且还有游记、科学说明文、笔记体小说等。
D.宋诗之所以形成“以学识为诗”的特色,是因为宋人有重视学识的观念,比如严羽认为诗歌“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4】材料一是文章的节选,它在文章中处于最前面的位置,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印刷术给宋代文艺思想的演进带来的影响是划时代的,而宋人所走过的道路又能为当今的文艺工作者提供哪些启示呢?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如“ ______________”句表现了乐声婉转流畅的特点;“ _____________”则表现了乐声艰涩受阻,如泣如诉的特点。
(3)“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杜牧《赤壁》中的“ _____________”一句,以及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都用了这个意象,而两句中的“东风”含意有所不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比兴是诗歌的常用手法,《氓》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通过植物枝叶茂盛与枝叶衰落的情形喑示女子的年轻貌美与年长色衰,生动形象,对比鲜明。
(2)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器之感的哲理。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写蜩与学鸠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林中飞行和停下来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昂乐观的语调表达自己勇往直前,对理想充满信心的态度。
(2)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万物之间的关系,并表明自己对待世间万物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5)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白居易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6)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书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7)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近。
(8)《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9)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毛泽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2、(一)读《沁园春·长沙》片段,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2】加粗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______句到第_____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__________。
【3】加粗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自________而________,再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5】上段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父寅,太子中舍人。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迁为祠部尚书,迁太常,加散骑常侍。升明二年,迁太祖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建元元年,转中书令,常侍如故。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 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 ”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 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 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 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竞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 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以绪领国子祭酒。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办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遺命作芦葭糯车,灵上置杯水香火,不设祭。从弟融敬重绪,事之如亲兄,赍酒于绪灵前酌饮,恸哭曰:“阿兄风流顿尽!”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谥简子。
(节选自《南齐书·张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B.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C.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D.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魏晋时期玄风渐兴,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张绪就继承了这种清简寡欲的风度。
B.仆射,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时期尚书省的官职,官仅置一人,职位仅次于尚书令,其中“仆”是“主管”的意思。
C.北士、南人,是因当时正处在我国南北朝分治时期而产生的称谓,南北双方把长江当作边界,张绪本人正是南朝人。
D.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是最高学府的掌管人员,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绪年少知名,性情清简淡然。面对都令史询向郡县大米一事, 他不慌不忙,表情平静且淡然,皇帝也佩服他的自然秉性。
B.张绪忘情荣禄,朝野一致推重。他与人闲聊,说自己一生不喜欢应承顺从他人,被人转告给当时的权臣而擢升为吴郡太守。
C.张绪正直不阿,不屈服于权责。长沙王晃示意张绪选用吴兴闻人邕担任州议曹职,张绪认为他资历不合适,坚持不同意。
D.张绪家无余财,风度高绝于世。他一有钱财就散给他人,以致后来食不果腹,遗言死后简办丧事,朝廷议谥他为“简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
(2)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波音公司遍布在全世界的1000多名机翼修理师,经常会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从梯子或机翼上掉下来。研究发现是因为他们的鞋子不好。为此,波音公司决定每年斥资2000万美元,用于定制一批防滑固定的安全鞋,同时面向全球的制鞋商公开招标。经过一轮轮的筛选,最终有7家制鞋商幸运地进入最后的决赛阶段,这其中有6家公司明确表示,修理师掉下来就是因为鞋子不好,而他们自己则能完全解决好这个问题。可是,第七家公司通过仔细认真的调研,发现这些安全事故根本原因不是鞋子的问题,而是意识的问题。因此他们在提交给波音公司的解决方案中,除了表示能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安全鞋外,还免费给每位修理师赠送一条安全带。他们还愿意每年自费花10万美元,为波音公司聘请一位安全教练,让他巡回给修理师们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卫技能减少从机翼上掉下来的可能。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