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初二上学期二检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由于用眼习惯不好,患上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如图所示为近视眼成因的光路图,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似戴凸透镜来矫正

    B.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C.近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而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D.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佩戴凹透镜米矫正

  • 2、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来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

    B.发令员通常会佩戴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

    C.在终点的计时员应该听到枪声再计时

    D.裁判员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来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

  • 3、下面诗词中蕴含的声学的知识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蝉和鸟发出的是超声波

    B.“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依据响度辨别出是“笛声”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的叫声传到人耳不需要任何介质

  • 4、拍摄温泉广告照片时,为防止水蒸气进入相机内部损坏机器,都是在冷水池水面上撒干冰制造“热气腾腾”的效果后,再拍摄。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气腾腾”的“白气”是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播撒后会放热,让空气温暖起来

    C.在拍摄前摄影师发现镜头一半被不透明胶带贴住,利用剩下的一半透镜仍可拍摄出完整的照片

    D.摄影师更换新镜头拍完如图所示的照片后,将照相机适当后移,镜头前伸,这样可以拍摄温泉的全景

  • 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37℃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C.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20 m/s

    D.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为30mm

  • 6、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乙与丁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丙与丁

  • 7、下列说法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初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

    B.人的正常体温约46℃

    C.人头发直径约1cm

    D.人跑步的速度约20m/s

  • 8、小明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空碗底,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慢慢地趣事出现了,小明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则如图的四幅光路图中(  )

    A.

    B.

    C.

    D.

  • 9、本年度青春歌会在绚丽的大舞台上拉开帷幕,学校附近的居民也能感受到这热烈的氛围,如图为实力唱将带来的声乐表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民关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根据音色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声音

    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响度

    D.音乐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 10、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11、液体温度计的示数变大时,其内部液体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A.温度

    B.体积

    C.密度

    D.质量

  • 12、噪声对人们的休息、工作和学习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减弱噪声。如图所示,是城市主要街道设置的一种交通标志,它与减弱噪声有关。下列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采取的减弱声音的方法,其中,所用方法与图中方法相同的是(  )

    A.教室外有嬉戏打闹声音时,将门窗关好

    B.有不可控制杂音影响时,常常捂住耳朵

    C.为改善教学环境,教室外种植花草树木

    D.自习课教室内保持安静,禁止讨论交流

  • 13、夏季山林间,蛙声、鸟叫、蝉鸣混合成一首和谐的交响乐。我们能分辨出这些声音,是因为动物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 14、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 15、如图甲为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10℃范围内,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的分布示意图,在寒冷的冬天,湖面封冻了,湖底E处的水温却有4℃,鱼儿仍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动,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均为水。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4℃时的密度最小

    B.水在4~10℃范围内,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C.水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D.如图乙中从AE,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 1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能直接验证真空不能传声

    C.图丙:观察到乒乓球会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图丁:蝙蝠可以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 17、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36.5℃和38.5℃

    B.36.5℃和37.5℃

    C.37.5℃和38.5℃

    D.38.5℃和38.5℃

  • 18、如图所示是快递出库扫描仪扫描取件的情景,扫描仪上端是镜头,斜上方有补光功能,扫描成功时有拟人声音提示“出库成功”,关于它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为让取件人听到声音更大些,应提高音调

    B.扫描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正立的实像

    C.扫描时,取件码到镜头之间距离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焦距以内

    D.光线较暗时,补光灯点亮,光在取件码上发生漫反射

  • 19、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依据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像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甲、乙图像不同,说明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

    C.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D.甲的密度是乙的4倍

  • 20、在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情况的分别是(  )

    A.②和④

    B.④和②

    C.②和①

    D.③和①

  • 21、“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 22、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

    A.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照镜子时离镜面越远成的像越小

  • 23、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

    B.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C.体积为5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g

    D.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乙的体积较大

  •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洗热水澡时,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40℃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5℃

    D.-6℃读作“摄氏零下6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小刚同学拿着酒精灯从旁边实验桌上正在加热的另一酒精灯上点燃后,按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水的温度,做完实验后迅速吹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器材.指出小刚的实验过程中三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其中甲的含义是_______,汽车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龙岩市最快要_______min。

  • 27、(1)如图所示,“无叶电风扇”比传统三瓣叶风扇,不仅造型独特美观、消除了对小朋友的安全隐患,吹出的风也是连续不间断的。其原理是利用空气流动造成的气压改变从而形成风,它的底座有台超强电动机,它吸入大量空气,再从环形的内壁缝隙向后喷出,这部分喷射空气因流速大,压强___________,周围空气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这部分喷射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2)跳伞运动员从高空竖直向下跳伞,只考虑人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下落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从第20s到第30s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__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30s与50s比较,跳伞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___________。(以上三空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28、从实验室借来一把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直接测量铁柱的重量,读数如图乙所示,测完后同学发现了问题,如果要改正问题,他要_____________(选 A 或 B)。

    A.把刻度板向上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B.把刻度板向下拉,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用调整好后的此弹簧测力计测量铁柱的重量应为__________N。

  • 29、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_______形成的;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调控电视机;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_______色的.

  • 30、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 ______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 ____________

  • 31、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高2米,宽1米,小明身高1.6米,站立于镜子正前方1米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人距离为______米,像高______m,若他远离平面镜10m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32、小明将插在酒精中的温度计取出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一直下降下降至一定温度后保持不变、或先下降后上升).这是因为温度计刚取出时,玻璃泡上沾有的酒精要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 33、常见物质都是由分子或________组成;炖鸡汤时闻到其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作_________

  • 3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旧唐书·魏征传》,这里的铜镜是古代的平面镜,当李世民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周围的大臣能看见唐太宗身上的龙袍是因为光照到龙袍上发生了______。(填“漫反射”“镜面反射”)

三、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35、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图a、b、c、d、e分别为实验情景。(g取10 N/kg)

    (1)通过a、c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______N,方向是______

    (2)通过a、c、e三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3)通过a、b、c、d四次实验,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与______无关。

四、解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6、超声波“看”世界,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 10-20 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反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捉昆虫。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如图所示,P1P2为发射波,n1n2 为对应的反射波。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测速仪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测速仪。

    (1)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_________

    A.眼睛B.耳朵C.鼻子D.嘴巴

    (2)如果图中的 P1P2 之间的时间间隔 t=1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1次超声波,图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_____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由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 P1P2 两次超声波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为_____m

    (3)图中 P2n2 之间的时间间隔 t2小于 p1n1之间间隔 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_____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4)如果测速仪发射某次超声波信号时,正前方 180m 处刚好有一辆汽车行驶,此超声波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为 1s,则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_____(选填:变高、不变、变低);汽车行驶的速度为_____m/s

  • 37、为了检测车辆是否超过了规定值,公路上都安装了测速仪。一辆从新都开往成都的小车经过三河监测点时,测速仪从第一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4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1s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测速仪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23s,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保持不变,求: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

    (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号和小车相时,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

    (3)小车的速度(保留两位小数)。

  • 38、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洁具逐渐进入社会。所谓节水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 L以内的洁具。某校新安装了10套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为5 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 L。

    (1)1 t 水可供一套节水洁具冲洗多少次?

    (2)若每套节水洁具每天使用100次,每月按30天计,从理论上计算核校使用水洁具后每月可节约水多少吨?

    (3)该校总水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其累计用水约多少吨?

     

五、作图题 (共3题,共 15分)
  • 39、画出图的图形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及其光路图.

     

     

  • 40、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 4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 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并大致作出折射光线.

    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5
题数 41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解答题
五、作图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