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仿写句子。
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天,一池荷花,竞相展示着自己的姿态;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近、反义词。
长处——( )——( )
温和——( )——( )
3、照样子,写词语
(1)例:摇摇欲坠(AABC式) _______、_______。
(2)例:半明半昧(ABAC式) _______、_______。
(3)例:出自神话故事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
(4)例:人声鼎沸(形容声音响)_______、_______。
4、我会填。
一( )黄瓜 一( )田 一( )卡车 一( )医院
( )( )有味 ( )吃( )惊 有( )共( ) 随( )所( )
5、偷梁换柱(把句中的加点词换一个意思与其相近的词)。
(1)阿卡看到尼尔斯,很诧异。( )
(2)尼尔斯大踏步上前,坚决地说:“我叫做尼尔斯。”( )
(3)家鹅不是每天都能获得跟阿卡的野鹅群一起飞行的荣誉的。( )
(4)阿卡仔细地打量着尼尔斯。 ( )
(5)我没有工夫背你回家。( )
6、阅读古诗词,完成习题。
山居秋暝 入若耶溪
唐 王维 南北朝 王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释:①艅(yú)艎(huánɡ):舟名。②远岫(xiù):远处的高山。
【1】两首诗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都写到了林、____、____、____。
【2】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明月照”和“_____ ”的图画,一静一动,以动反衬出山间的幽静。《入若耶溪》中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后两句诗句,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4】在《暮江吟》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不少于两个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个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你没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的妈妈一样。
【1】照样子,写句子: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______一来,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画横线的句子,对于“冲”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4】想象一下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看漫画,读文字,做练习。
小猫河边来钓鱼,
不用鱼竿和鱼钩。
放上一盆干净水,
鱼儿纷纷跳盆中,
你说稀奇不稀奇。
【1】这幅漫画有哪些新意呢?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针对反映的问题提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久久地坐在床前。
【1】这一片段选自课文《_____ 》,文章的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对人物的哪方面做了具体描写?(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①神情( ) ②动作( )
③心理活动( ) ④神态( )
【3】在这短短的片段中作者一共用了7处省略号,来表现桑娜内心的______。(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4】下面两句话中带横线的字意思都是“承受”,请分别指出所“承受”的事。
①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②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5】请用“非……不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话反映了桑娜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典故《马陵之战》,完成下列小题
马陵之战①
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文章,记下所用的时间。
公元前343年,魏国举兵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兵前往救韩。魏惠王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太子申、大将庞涓率兵10万阻击齐军。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田忌说:“魏军素以剽悍著称,以为我军怯弱,我们就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②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田忌连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减灶示弱”的计策。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撤,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的途中,发现齐军遗下做饭用的灶足够10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数量减去了一半,他又振作精神,令士兵加速追赶。
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3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地丢在路上,只留下其中最大的一棵,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又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夜间只要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率部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遍地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棵剥皮的大树上写有几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知败局已定,长叹道:“让孙膑这小子成全了名声。”于是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主帅,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追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
注释①(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 ②(灶) 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
【1】简单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A.孙膑在马陵道设下埋伏,准备射杀庞涓。 B.马陵道地势险要,最适合伏击敌将庞涓。
C.敌将庞消必定会死于地势险要的马陵道。 D.孙膑料定魏军在日落之后可到达马陵道。
【2】下列对孙膑“减灶示弱”的计谋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 )
A.减少灶的数量让魏军误以为齐军士兵越来越少。
B.减少灶的数量让魏军误以为战斗力越来越弱了。
C.利用魏军轻敌的思想,诱其追赶,伺机伏击魏军。
D.齐军面对剽悍无比的魏军,显得十分胆战心惊。
【3】庞涓发现了齐军的灶的数量变化后,心情也发生变化,以下关于心情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
A.惴惴不安 骄傲 振作精神 B.骄傲 振作精神 惴惴不安
C.惴惴不安 振作精神 骄傲 D.振作精神 惴惴不安 骄傲
【4】在中国历史上,孙膑和庞涓之间曾经发生过许多的恩恩怨怨。“马陵之战”这历史事件便是下列哪一典故的由来?( )
A.神机妙算 B.负荆请罪 C.孙庞斗智 D.牛郎织女
【5】既然“减灶示弱法”这么有成效,那为什么短文不以此为题,而要以“马陵之战”为题?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A.因为庞涓死于地势险要的马陵,所以应以“马陵之战”为题。
B.因为它只是“马陵之战”的一个部分,不能代表故事的全部。
C.因为孙膑在马陵这里设下了埋伏,所以以“马陵之战”为题。
D.因为“减灶示弱”在“马陵之战”中起到的作用不是最大的。
【6】你觉得孙膑和庞涓各是怎样的人?选择一个人物评价,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想快速了解“减灶示弱”这个计谋实施的战果如何,你会怎么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那一句话的温情
①作为医生,他始终坚信,多说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是关心,更是一份温情与爱。
②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zhèng zhòng)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③父亲年龄大了,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力了。他进诊所,是来接父亲班的。他们的诊所,只看感冒、腹泻、炎症之类的普通病症。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他的医术已经不比父亲差了。可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仍然大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莫名失落。
④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于是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儿子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看病时的态度友善,问诊周到,好像没毛病。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父亲还是发现了儿子身上的问题。
⑤这天,父亲要求儿子好好看看自己是怎么诊治病人的。儿子认真观察了父亲是如何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他还特别留意了父亲开的药方,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他实在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如父亲。
⑥恰好此时,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肠胃不适。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在开好药方后,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呢!”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父亲摇摇头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您听见了吧,医生都让您戒烟呢!”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父亲,不好意思地说:“戒!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父亲说:“谢谢您了,医生的话他听!”
⑦看着这一幕,他的内心无比惭愧。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⑧下一个病人牙痛,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父亲开好药方,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咸菜?病人听了直点头。父亲的眉头皱成了一个(gē da),摇着头说:“咸菜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
⑨几天的陪诊结束后,他回到了自己的诊室。这天,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孩子,拿着化验单走进诊室。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里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孩子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微笑着对孩子说:“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社会跑进你的肚子里了。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孩子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孩子依很在妈妈身后,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⑩他微笑着目送年轻的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幸福快乐如同阳光照亮了他的心。他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几乎(jī jǐ)(2)咽喉(yān yàn)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zhèng zhòng)________ (2)(gē da)________
【3】儿子的心理经历了:莫名失落→_________→惊喜不已→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4】第③段中“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一句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他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病人的___________。
【6】文中与第⑩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7】第④段中“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父亲还是发现了儿子身上的问题。”结合下文,父亲发现的问题是( )
A.儿子看病时的态度不够友善,问诊也不够周到。
B.儿子随意给病人开大处方,药方开得也不是很正确。
C.儿子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看下一个病人,根本不和病人交流。
【8】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短文第②段“告诫”一词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不仅有医术更要有医德的医生。
B.短文分别写了父亲给老人、牙痛病人、孩子看病的过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了儿子。
C.短文中的儿子最终明白了,多说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是温暖的关心,还有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14、课内阅读。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么处理那点儿奶酪渣的?请你用“——”在选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为什么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鱼游来游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李四光不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吗?(改为肯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女孩说:“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
19、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1】画“____”的部分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鹿认为自己的角非常______。
【2】对句中的两个“多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鹿自豪、骄傲的心理
B.写出了鹿谦虚、低调的心理
20、按要求写句子。
(1)即使没有太阳,也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船远去了。(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四光考察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冰川。(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童年是一本书,记录下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童年是一幅画,绘出了生活中的万般色彩。童年,值得我们回味的太多,值得珍藏的太多。
要求:①以“ 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习作;②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