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诗和音乐一样,________。
(2)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_________。
2、看拼音写字词。
(1) 当你走进维也nà( )的万qǐng( )森林,你会由衷地感到奥地利不愧为“森林王国”。那里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cì( ),更得益于奥地利《森林法》的bān( )布。
(2) 在冬天落光树叶的枝chà( )上,一群白gē( )在不停地舞dǎo( ),那景象真是miào bù kě yán( )。然而,济南的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象:小雪为蓝天xiāng( )上了银边,在chéng( )清的河水中,绿píng( )冒着热气,天越晴,水zǎo( )越绿。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劝人珍惜时间的“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__。”有琅琅上口的叠字联“翠翠红红,________;风风雨雨,________”既可顺读,也可倒读的回文联“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有形象风趣的歇后语“关公赴会——________”还有语言凝练,感染力强的成语,如:形容人物神态的________,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________,来源于神话故事的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 )雨伞 两( )鱼 一( )布
一( )自行车 两( )叶子 一( )图画
一( )珍珠 两( )房子 一( )羽毛
5、我来改错字。
(1)那个人诡在地上,嗑了个头,表示感谢。 ( )
(2)乌鸭用嘴琢了九色鹿,让它急忙跑开。 ( )
(3)九色鹿不故危险,把那个人从河里救了出来。( )
6、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细品诗歌,判断对错。
(1)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
(2)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3)“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
(4)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幕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季的脚步
春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溪水唱起了歌儿
——丁冬,丁冬,
绿水和鲜花赶来报到。
夏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金蝉唱起了歌儿
——知了,知了,
给世界带来欢笑。
秋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落叶唱起了歌儿
——刷刷,刷刷,
铺成一条条金色的小道。
冬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北风唱起了歌儿
——呼呼,呼呼,
雪花在欢快地舞蹈。
【1】这篇诗歌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脚步。
【2】根据短文内容,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溪水——丁冬,丁冬 B. 金蝉——知了,知了
C. 落叶——沙沙,沙沙 D. 北风——呼呼,呼呼
【3】判断对错,对的√,错的×。
①春天来了,溪水唱起了歌,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______)
②四季的脚步都是悄悄的,因为四季不开心。(______)
8、牛刀小试。
【1】林林画了一幅国画。下面哪首诗最适合题在画上?(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这幅画可以命名为“____________图”。
9、阅读园林
小雨点找妈妈
风来了,小雨点儿想妈妈了。于是,她就问风婆(pó)婆:“风婆婆,风婆婆,我妈妈在哪里呢( )”
风婆婆指着一朵云说:“可能在那儿吧( )”
小雨点飘哇飘,飘到了云层,问:“云阿姨(yí),云阿姨,你是我妈妈吗( )”
云层回答:“不是,孩子,你往下落,就会找到妈妈。”
小雨点儿沙沙沙,不一会儿就滚落到地上。
这时,一个温暖的声音响起来:“孩子,你终于回到妈妈的怀抱啦( )”
1.请在短文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2.读短文,完成填空。
小雨点找妈妈,她先问了 ,又问了 。
3.小雨点儿的妈妈是( )。(只写序号)
①大雨点儿 ②大地 ③小河
4.课余时间,你和家人一定还读了不少故事,请写出两个故事的题目:
《 》《 》 (没学过的字可以写拼音)
10、阅读理解。
照亮别人
①“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
②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的诠释。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③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车灯是开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一时调整不过来,如果对面的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④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一个人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用“______”在文中画出点明文章主题的句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
【3】文中第③段说“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这里的“实际经验”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进步的事例呢?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
11、那天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那只小龟,把它送往大海。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好像没有那回事。(______)
【2】“眼前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龟遇到险情时,“我们”和向导各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________”的句子中“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①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②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旺期中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 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夏天,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③竹子的竿能制成笛、箩,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无怨无悔,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的选项中,给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竹
B.竹笋
C.竹林
D.竹器
【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用“/”划去。
【3】照样子,写词语。
默默无言___________ 无怨无悔___________
【4】文章主要赞扬了竹子 的精神。
A.勇敢顽强
B.无私奉献
C.生机勃勃
D.不怕困难
【5】读了短文我想到了和竹子一样的___________(谁),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父亲之舟》片段,完成练习。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峨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 就要缴饭费 宿费 学杂费 书本费也贵了 于是家里粜稻 卖猪 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心酸:______ 钱很紧:______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______。选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三件事的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对“我”品尝到的“新滋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二泉映月》片段,回答问题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蜓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1】这部分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描写琴声的词语,在回答问题。(词语四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这些词语的运用,既表达了阿炳对_______________,又体现出阿炳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二泉映月》不仅仅是一首曲子,还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阿炳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15、排在你后面的小朋友开出的盲盒要求是“参照例句所用修辞,选择事物进行描写”,请你帮帮他。
例句:人们都喜欢春天的风,它是和煦的、温柔的,但我还是更喜欢秋天清爽的风,空气中有着丰收的味道。
小朋友试写的句子:我更喜欢春天细密的雨。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16、师傅的这手绝活的诀窍,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仿写一个句子。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意思保持不变,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发现了自己的缺点,要及时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整个大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红不但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干活,所以在学校也主动为同学服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河上的帆了,一张张白帆,像一朵朵白花,开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又像一片片白云,飘在蓝蓝的天上。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伙伴被司马光救了出来。(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子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看图写话。
提示:什么天气?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
要求:仔细看图,完成写话。语句通顺,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