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茂名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使用机器生产 B.建立新式军队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D.维护清朝统治

  • 2、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次运动     

    A.文化大革命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

    D.整顿经济秩序

  • 3、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

    C.英美关系

    D.中日关系

  • 4、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内容的政治纲领是

    A.《敬告青年》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5、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

    A.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 B.创办新式学堂,兴办教育

    C.颁布《资政新篇》,改革内政 D.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

  • 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里的“变”指的是

    A.学习日本 B.变法图强 C.废除八股 D.思想解放

  • 7、下列人物中,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是(  

     ①克伦威尔   ②章西女王   ③圣马丁   ④玻利瓦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

    A.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 9、191112月,辛亥革命开始后,从海外归来的(  )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 孙中山   B. 宋教仁   C. 黄兴   D. 汪精卫

  • 10、去年(2015)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 11、《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说明《共同纲领》(     

    A.是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C.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D.使法制建设趋于完善

  • 12、圆明园是清王朝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当英法军队攻占北京的时候,将军格兰特直言不讳说道:“圆明园宫殿之为要地,人所共知,毁之所以予中国政府以打击。”该材料主要表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     

    A.过程

    B.目的

    C.影响

    D.背景

  • 13、下图为1949年定稿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表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地图表示1949年的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这一设计鲜明的反映出

    A.资产阶级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

    B.新中国已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统一

    C.中国人民大团结和新型民主特色

    D.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初步建立

  • 14、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提示了解放战争的(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 15、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下列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 16、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下列那次战役中

    A.黄海大战 B.威海卫战役 C.辽东半岛战役 D.丰岛海战

  • 17、从1911年12月10日起,《民立报》连载了十八幅纪事画,下图所示为其中一幅《举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武昌起义 D.中华民国成立

  • 18、1972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了日本首相的名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施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 19、义和团运动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开启了中国思想启蒙的先河

    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阻止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步伐

  • 20、“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则斯役之价值……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此材料评价的是(       

    A.同盟会成立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护国战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22、______”计划(1953—1957年)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24、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_____;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 25、1978年,在安徽省(_____)县小岗村实行的包产到户,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 2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 27、______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28、《马关条约》规定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等。

  • 29、粉碎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________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________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________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 30、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定 _______________ 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32、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此条约中破坏领土主权的条款内容。

    (2)“…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略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的是什么?

    (3)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运动体现了什么样的性质?

  • 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红船精神)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长征精神)

    (2)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长征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毛泽东指挥红军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军事行动是哪一次?

    (延安精神)

    (3)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940年,哪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写出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

    (学习感悟)

    (4)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下图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重新分配土地。据此完成:

    (1)农民为什么要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2)这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次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