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务运动期共创办了26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舰船的工厂,其口号是
A.“自强”
B.“求富”
C.“富国”
D.“强兵”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国最早建立的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3、“60多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不仅在中印、缅三国间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材料所述的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带一路”倡议
4、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C.浦东新区的设立
D.经济特区的设立
5、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自由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封建等级观念已根深蒂固
D.白话文带来了语言变革
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他是
A.邓小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7、恩格斯说道:“_____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 法国 B. 英国 C. 俄国 D. 葡萄牙
8、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陈独秀、鲁迅、胡适三人共同进行的探索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民族、民权、民生
C.学习西方的思想 D.工农武装割据
9、《马关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开辟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10、1954年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
A.制定了《共同纲领》
B.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C.召开全国人大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D.进行了三大改造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1954年宪法的颁布
C. 中共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以下选项时序不正确的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门户开放”照会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割占台湾
C.《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义和团兴起
13、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美国向日本投射两颗原子弹
B.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C.中共领导敌后战场局部反攻
D.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英勇的民族抗争
14、美国的一家报纸曾这样评论中国的人民解放战争:“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B.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C.解放战争的过程
D.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15、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下列事件与这些场景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中日建交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6、如下图可以用于考证
A.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B.北洋水师的创立
C.大生纱厂的兴衰 D.黄埔军校的创建
17、孙中山先生为近代中国某所军校亲笔题写了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所学校的建立( )
A.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18、下列名言名句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篇章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1950~1952年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不包含( )
A.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0、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了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1949年-1956 年)总路线。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其中的“一化”指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苏联化
C.现代化
D.工业化
21、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并且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
2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6年,蒋介石公然违背“____________”,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____________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3)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____________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4)1949年1月,________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______大总统;3月11日,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
24、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
2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1)以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河南兰考县委书记________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26、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27、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2月,______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在解放战争中实行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9、【打击土豪·耕者有田】几千年来,我国农村是地主占有大量耕地,农民无地或只有少量土地。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是在________年底。
30、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_______
31、举出戊戌六君子的名字。(任举5个)
32、五四运动发生在什么时候?前期和后期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3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就是不断奋斗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读书人组织了“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的组织者是哪两位读书人?
(2)哪场革命开创了我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哪一事件?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抗日战争中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哪一战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哪场大会战的胜利,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5)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哪次战役?请写出一位领导人的名字?
34、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的最终结果如何。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最大的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新的征程】
材料五: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请举出“中国先进分子”介绍这种理论的突出事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