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2025年高考模拟(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记忆积累

    (1)李商隐看到窗外的雨,不知归期是何时,随口吟道:“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

    (2)夜里看到窗外的雨,杜甫提笔写道:“随风潜入夜,_________。”

    (3)补充歇后语:泥菩萨过河——_________

    (4)下列哪句做下联最恰当?

    上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下联:(______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泉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雨,有 ______________五彩缤纷的___________,它把红色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枚枚______________

  • 3、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_,其利断金。

    2._______________,泰山移。

  • 4、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追根求____    声泪俱____    无独有____

    过犹不____    锲而不____    鄙夷不____

    (1)和“独一无二”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________”。

    (2)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_______的精神。

    (3)在《学弈》一文中,“虽与之俱学”中“俱”的意思是_______,由此可以推断,表示一边诉说,一边哭泣的成语是“_______”。

  • 5、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的古塔 _______的叶子 _______的猎狗

    _______的夜晚 _______的秋天 _______的麻雀

    _______的石墙 _______的堤岸 _______的活动

    _______的卡通 _______的隧道 _______的表情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破:___________ 将晓:_____________ 王师:____________

    2解释画“ ”句子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诗在表达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军行》写了戍边士兵的____________之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作者平生第一____诗。

  • 7、诗歌阅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对“醉卧沙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们征战沙场,思念家人,他们借酒消愁。

    B.战士们开怀痛饮,尽情喝醉,表达了他们做好视死如归的准备

    C.不打仗的时候,战士们喜欢喝酒,因为他们太无聊了。

    D.战士们不想打仗,只想在沙场里喝酒睡觉。

    【2】用自己的话说说“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 8、美文来欣赏。

    沁园春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①北国:指我国北方。

    ②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③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④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⑤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________,下阕抒发了________

    【2】找出词中的比喻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

    【3】你喜欢毛泽东的这首词吗?说一说理由。

    ________

    【4】如何理解词中最后两句话?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

    【5】把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词再写下一首。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本文每部分都是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选段开头的时间词是____,它前面部分的时间词是_____。从这些词可看出文章是按______顺序写的。选段第一句话里______字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2】根据下面提供的意项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答案。

    张:①看,望;②商店开业;③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④陈设,铺排。

    灯结彩( )     ( )

    【3】从这段话你知道元宵的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枚金币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故乡。雷勃因为中了毒气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贫苦。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②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家里聚会,朱力斯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金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

    ③忽然,朱力斯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④众座哗然……

    ⑤“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金币主人不客气地追问。

    ⑥“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抄身。”雷勃回答。

    ⑦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袋口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转移到雷勃身上。

    ⑧“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朱力斯问到。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房门,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⑨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雷勃更穷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人世。

    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朱力斯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朱力斯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呢?”朱力斯嗔怪道。

    雷勃那呆滞的目光停落在朱力斯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一个贼呀,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一顿啊!”

    【1】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___________

    (2)形容窘迫的样子。___________

    (3)过分夸赞的话语。___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客们都在怀疑雷勃,请用横线在短文画出来。

    【3】小说以“一枚金币”为题,情节发展也紧紧围绕“金币”展开,请根据提示填空。

    赞美金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相大白

    【4】小说最后才点明事情的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⑧自然段写到雷勒“在众目睽睽下,狼狈地退了出去”,他出去以后,人们会怎样议论他?发挥想象把议论的情景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青山处处埋忠骨》片段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

    【3】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主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主席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

    【4】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_________

  • 12、阅读练习。  

    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当年,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有一次,他因为两眼只顾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马图,图上的马姿态各异,他就像生活在马的世界里,随时观察揣摩各种马的形态,然后反反复复地练习画马。

      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

      徐悲鸿的《奔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2)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2.填空。

    他画的《奔马图》,骏马(   )、(   ),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   )的力量,看画的人仿佛可以听到   的蹄声。

    3. _____画出文中写徐悲鸿专心学习画马的句子。

     

  •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完成练习。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不文明行为

    乱丢垃圾

    不尊重风俗习惯

    对景区规定不以为意

    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插队

    随地吐痰

    投票结果

    72%

    31%

    13%

    46%

    8%

    65%

    【1】根据调查表,人们心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是__________

    【2】根据调查表,请你对我国即将出国去旅游的人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小说

    跳水(节选)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勾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孩子的心情变化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放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4自然段对猴子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大兴安岭的林海开满花。(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读句子,按要求写句子。

    例:孩子,难道你能一辈子依赖我们吗?

    孩子,你不能一辈子依赖我们。

    1.灰太狼难道一辈子都抓不住羊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彤彤,你怎么能这样对妈妈说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君,你难道不拍打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么能绕开果皮纸屑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6.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

    8.______________,心想,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那多好啊!

    9.______________,心想,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那多好啊!

    例:上课怎么能做小动作吗?

    10._______________怎么能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怎么能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1)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很好的营养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保护       大事     动物 (连词成句)

    ___________

  • 19、照样子,完成句子练习。

    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自己一个人在家怕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成“被”字句。

    1)昨晚的雷电击倒了路旁的那棵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仔细观察他们的动作、表情,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清楚,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习作。记得给你的习作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