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写出与画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1.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________)
2.“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________)
3.“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_________)
2、我会比一比,再组词。
般(_______) 甘(_______)孩(_______)值(_______)
搬(_______) 甜(_______)该(_______)植(_______)
3、填空题。
树林的冬日格外昏暗,与夏日jié rán________不同。高高耸立的松柏wán qiáng________地抵抗着寒冷的北风。我mī feng________着眼睛寻找回家的路,dòng jiāng________的双脚在树林中jī xiè________的挪移着,月亮仿佛对此早已sī kōng jiàn guàn________,依旧yōu yǎ________的挂在空中。xìng ér________看到远处的灯光,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4、语境注音我能行。
(1)小姑娘流血( )过多,急需输血( ),但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 )型。
(2)如果不能补足小姑娘失去的血( ),她一定会死去,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
(3)一根针扎( )进老鼠的体内,它挣扎( )了一下,便一动不动了。
(4)“看,他书包里还有炸( )糕!”这声音像炸( )雷一样,大家都呆住了。
5、根据意思写成语。
(1)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很丰富。( )
(2)把死看做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
(3)因担心、害怕而心中不安。 ( )
(4)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 )
(5)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
(6)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 )
(7)使人神魂震惊。( )
(8)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儿也没有。( )
(9)不用对方说明,心中就能领会其中道理。( )
(10)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
(11)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
(12)比喻像高山一样不可动摇。( )
(13)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桃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箬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词曲鉴赏,读古诗,回答问题。
赠汪伦
李白乘( )将欲行,忽( )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 ),不及汪伦送我( )。
【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A.李白
B.汪伦
【3】诗人用( )来比喻他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A.歌声
B.桃花潭水
8、读儿歌,圈出自己认识的字。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
我是乖巧的小娃娃。
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
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
我对爸爸说:“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
9、课外阅读
吾母吾师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
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那时候,我不但没有以她的学习精神为荣,反而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可恼的日子。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无所不问。有些难字我不是没学过,就是还不能理解。
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的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不过五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这又是个奇迹。我得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于是母亲毫不犹豫地为我代劳,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宝贵经验,传给外孙。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1) 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
(2) 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 )
【2】文章记叙了母亲的两件事,一件让“我”觉得难以置信,另一件更让“我”觉得是个奇迹。这两件事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处应补充什么内容?(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C.不要等到老了再学习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从全文看,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
A.敬佩、感激
B.同情、怜惜
C.不屑、无奈
D.怀念、痛悔
【5】文中母亲学习泰文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发?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我爱小青蛙
小青蛙穿着浅绿色的外衣,露出雪白的肚皮,长着四条深绿色的腿,头上有一对又圆又大的眼睛,还有一张神奇的嘴,唱起歌来“呱、呱、呱”。
小青蛙不但长得可爱,而且还是捉害虫的能手。当它发现害虫,就前腿按地,后腿一蹬,向上蹿去。同时,它会伸出长长的舌头,把害虫捉住。青蛙捉害虫的本领可大啦,一只青蛙每天能捉70多只害虫,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多只害虫。小青蛙真是庄稼的好卫士!
【1】把第一自然段表示颜色的词语圈出来。
【2】照样子,写一写。
又圆又大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把拟声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只写序号)
①呱呱呱 ②哗哗哗 ③叮叮咚
大雨_____________ 青蛙______________ 泉水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保护青蛙,是因为( )。(写序号)
A.青蛙长得漂亮。 B.青蛙是庄稼的好卫士!
【5】用“_____”划出具体描写青蛙本领大的句子。
11、课外阅读
老藤椅
金波
婷在帮妈妈清理杂物的时候,扔掉了那把老藤椅。
它真的太老了。那是外祖母用了很久很久的老家具。
婷在刚有了记忆的时候,就记住了家里有这么一把老藤椅。她还记得外祖母坐在椅子上,婷坐在她的怀里,听她用浓重的乡音讲故事、唱歌谣。
外祖母去世后,它成了妈妈的专座。
在以后的日子里,婷从小学升入中学,老藤椅修了一次又一次,妈妈修得很认真,用布条儿缠,用线绳儿绑。
前年夏天,老藤椅老得发出了吱吱扭扭的叹息声,妈妈请来了一位老工匠,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拆掉了那些布条儿、线绳儿,换上了新的藤条儿。老藤椅精神焕发了。
真没想到,老工匠索要的修理费,几乎可以再买一把新藤椅。但是,妈妈二话没说,慷慨解囊。
那一夜,妈妈坐在老藤椅上,安详地读书、看电视。爸爸说,看妈妈那表情,比买了新沙发还高兴。
婷到过许多同学的家,他们的家具都在不断更新。这几年,婷的家也换了新颜。可是,她总是觉得这把老藤椅与这些新家具不协调,就像在一座座美轮美奂的新楼群里,还藏着一所旧房子。
今天家里大扫除、大清理。婷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自作主张地把老藤椅扔掉了。
现在,妈妈知道了女儿擅自扔掉了她的老藤椅,竟急得不知所措,她都来不及发脾气,就跑到楼下的垃圾站去找。
啊,她看见邻居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把老藤椅搬到树荫下,正坐在椅子上看一本画报。小女孩见婷的妈妈走到她面前,微笑着看着她。小女孩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婷的妈妈听了小女孩的话,笑得很甜。
此刻,婷已站在妈妈身边,也听到了小女孩的话。她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
那天,婷把老藤椅擦拭干净,帮妈妈搬回了家。
【1】“慷慨解囊”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老藤椅真的太老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列出两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 婷在对老藤椅“老”的理解 | 婷在的做法 |
起初 | ______ | _______ |
后来 | ________ | ______ |
【4】请认真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前文,谈谈本文结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出了街市上的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通过“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说说垃圾分类
【材料一】最近,你被“垃圾分类”刷屏了吗?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分类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到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2021年5月1日,《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济南从法律层面强制开展垃圾分类。《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未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材料二】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社会公众称之为垃圾分类“史上最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也是建设“无废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1】阅读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在后面的( )里打上“√”或“×”
(1)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
(2)垃圾分类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到分类处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
(3)《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未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都应受到罚款处理。( )
【2】深圳市居民王明家中的不可回收垃圾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处理:
( )→( )→( )→( )
【3】请根据材料中“无废城市”的理念写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观赏。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漆黑——( ) 依据——( )
【2】这段描写的是____。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主要景物有: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15、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16、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
17、综合运用,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母亲是老师。( 扩写句子)
(2)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3)喂,卖东西的,给我一支英雄牌钢笔。(改成礼貌用语)
(4)这件事你能做好。(改为反问句)
18、将下面句子改写为反问句,且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这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抗击疫情中人们最坚实的精神源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葡萄架上挂满了紫莹莹的葡萄,像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2)“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场面真是太壮观了!”王蒙激动地拍着手说。(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是谁帮我清扫了门口的积雪?”老爷爷______。
(3)以“操场上真热闹”为中心句,写一写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
______
(4)修改下面句子。(有3处错误)
今天这场交流会持续了很久,真是一举两得,不但锻练了我们的口才和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水平。
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串成一句话。
(1)大脑是指挥中心。手是忠实的执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身体有残疾。他在运动会上获得了扔铅球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登台表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怎样的呢?请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经历要具体,还要写出经历“第一次”后获得的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