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特________ 险________ 挑________ 渐________ 疑________
待________ 检________ 桃________ 惭________ 凝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qīng tíng pǔ sù fǎng zhī shǎn shuò
(____) (____) (____) (____)
yè yīng bō lí biān fú bà qì
(____) (____) (____) (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软( ) 湿( ) 商( ) 荡( )
欣( ) 温( ) 摘( ) 汤( )
4、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堂( ) 镜( )
常( ) 境( )
腿( ) 简( )
随( ) 筒( )
5、课文内容知多少。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本课三首诗词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三首诗词都描写了恬静自然的风光。《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____季,儿童追捕______的情景;《四时田园杂兴》则描绘了一幅____季江南农村的________画面;《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家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一家人______的美好乡村生活。
6、读诗回答。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出自宋朝诗人________的 《________》
【2】在诗人眼中,乡愁犹如________,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无名的小花
顾城
它没有秋菊
卷曲的金发, 我的诗,
野花, 也没有牡丹 像无名的小花,
星星,点点, 娇艳的容颜, 随着季节的风雨,
像遗失的纽扣, 它只有微小的花, 悄悄地开放在
撒在路边。 和瘦弱的叶片, 寂寞的人间……
把淡淡的芬芳
溶进美好的春天。
【1】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将野花比喻成“遗失的的纽扣”,其中“遗失”一词用得巧妙,使诗人看见小花时的
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B.通过和“秋菊”“牡丹”的对比,凸显了无名小花的微小、瘦弱,说明作者并不喜欢平凡
无奇的野花。
C.诗人由无名小花联想起自己的小诗,它们如同野花一样,悄然开放在寂寞的人间,表达了
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
【2】这首诗的语言表达很独特,请你把喜欢的诗句摘抄下来,并说说理由。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边的材料,完成练习。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读了《三黑与土地》《我爱这土地》,联系生活实际,你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什么新的认识与感受呢?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甲: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文中六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表示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地工作。
D.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以上三处外貌描写有何不同?
(1)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三段文字,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0、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把文中画线句子换一种说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再联想到那些诗句”,“那些诗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古人关于丁香的诗句。
【3】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________________
【4】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怎样的“结”,又是如何解的。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风景线
登汇波楼
我来到大明湖公园。一进东门,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高大建筑矗立在眼前。啊,这就是汇波楼!
楼面侧上方中央横挂一块巨匾,“汇波楼”三个大字闪闪发光。房顶上的绿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壮观。屋檐四角上各有龙、狮、鱼、犬等动物的形象,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汇波楼”大匾两侧,雕刻着冉(rǎn)冉升起的红日,旁边有一对翩(piān)翩起舞的仙鹤,仿佛要把这楼阁带入仙境。
登上汇波楼向南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如镜的湖面。和煦的阳光下,一阵风吹来,湖面漾起粼粼波纹,浮光跃金。各种游船,犹如一只只小鸟,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
最壮观的是百米喷泉,103个喷头从不同的角度将水喷向天空,好像在湖上盛开着一朵美丽而奇特的“水晶花”。这朵花方圆百米,“花瓣”簇拥着“花蕊”,像是一串串珍珠挂在空中。一阵风吹来,“水晶花”随风飘动,在阳光的照耀下,这“花”变得五光十色,绚丽无比。
湖岸边,小岛上,一排排垂柳倒映水中;远处,千佛山、英雄山,座座山峰尽收眼底。站在汇波楼上,人仿佛在画卷中。
【1】读了短文,我积累的四字词语有:
【2】写出作者登上汇波楼后的观察顺序。
→ → →
【3】用“ ”画出你喜欢的比喻句,这一句把 比作 。
【4】按地点将本文分为两段,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站在汇波楼上,人仿佛在画卷中”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__
①清晨起来,拉开窗帘,一个银亮的世界展现在我眼前。我一看见这纯白的雪片,就只想尽快扑进这雪白的世界。
②妈妈送我走出家门,并三番五次地叮嘱我路上小心。我只顾观赏雪景,自然觉得妈妈啰嗦。“回去吧,真烦人!”便头也不回地上路了。||
③“妈妈,快,快拉我跑!”
④雪地中一位年轻的母亲拉着身后的小女儿跑着,笑着。忽然,母亲脚下一滑,摔倒在雪地上。我忙跑过去拉起她,她却不顾自己,而是马上扶起坐在地上的小女儿。女儿也很懂事地给妈妈拍去头发上的雪,轻轻地问了一声:“妈妈,您疼不疼?”年轻的母亲由衷地笑了,笑得那么舒心。
⑤望着雪片纷飞中母女俩紧紧相偎的身影,我的脑海里立刻映出了十年前似曾相似的一幕:那时,我也曾十分乖巧地为妈妈拍雪,扶妈妈走路。可十年后同样的雪天,我却只顾自己的兴致把妈妈的关心搁在一边。也许妈妈并未留意我的话,但十七岁的我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⑥也许刚才的那位母亲摔得很重,可小女儿简单的一句“妈妈,您疼不疼”,便已化解了她的疼痛。不管外界多冷,一股股暖流也会涌上心头,这便是世上最动人的欣慰,也是像雪一样纯的真情。||
⑦雪花飘呀飘,我目送那对母女远去,便急切地回转身,我要回家去对父母说:“爸爸、妈妈,雪大路滑,当心啊!”||
【1】请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尽快(jìn jǐn) 似曾(sì shì)
【2】请写出3个关于雪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十七岁的我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这句话中的“父母的苦心”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
【4】短文已分成三段,请写出第二段(第③—⑥自然段)的段意。不得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
【5】请拟标题《________》,你认为合适的是( )
A.清晨
B.母女的故事
C.我的反思
D.雪花飘啊飘
【6】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你的爸爸或妈妈等是不是也三番五次地叮嘱你,对长辈的这一番“苦心”,你认为有必要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我认为长辈的“苦心”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嗜好”在文中指( )
A.白鹭喜欢在树上生活。
B.白鹭清晨在枝头独立。
C.白鹭很孤独。
D.白鹭心里不安稳。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对照比较。
D.表示转折。
【3】“美中不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白鹭是一首散文诗,赞美了白鹭内涵丰富、含蓄优雅的特点。
B.这句话与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首尾呼应,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作者写白鹭是一首散文诗,赞美了白鹭本身就蕴含着诗意的美。
D.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白鹭之美的由衷赞叹。
【5】选文第2自然段写了白鹭低飞,想象一下它飞行时的状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蜻蜓飞行的奥秘
蜻蜓出色飞行的奥秘在哪里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蜻蜓飞行本领高,在于它们有独特的翅膀。蜻蜓的翅膀结构特殊,很像四只风筝,(宽敞 宽大)透明、轻盈健壮。更妙的是,蜻蜓每片翅膀前部边缘的上方,都各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的“翼眼”。这块小小的东西,能(阻止 防止)蜻蜓在快速飞行时身体发生震颤,不会荡来荡去或坠落下去。同时,不会让翅膀在飞行时折断,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下列图示中,蜻蜓翅膀上“翼眼”的位置标画正确的是( )
A.
B.
C.
【3】小小的“翼眼”有什么作用?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
【4】短文开头画线部分的句子,特点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15、语文综合运用
1.杨利伟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想一想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体会冒号的用法,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贪吃的小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翔的沙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照样子,根据图片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树林。(缩句)
(2)夜空中闪烁着星星。(扩句)
(3)难道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急急忙忙吗?
(4)明天不下雨,名贵天的春游会照计划进行。(运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
19、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1)例:这里只有一棵树。
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
(2)例: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喊。
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
(3)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____________正忙着____________!
(4)例:荷叶是小水球的摇篮。
荷叶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蜘蛛悬在头顶上,像荡秋千似的,轻轻地荡来荡去。(仿写句子)
2.没有一个孩子不爱捡蘑菇的。(把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
3.小孙子摘了一颗草莓送进爷爷嘴里。 (让句子变得生动形象)
4.铁罐被氧化了。 人们连铁罐的影子也没有找到。(加上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5.我喜欢陶罐,讨厌铁罐,因为铁罐对陶罐傲慢无理。(仿写句子)
我喜欢小草,讨厌风沙,因为
我喜欢 ,讨厌 ,因为
21、妙笔生花。
题目:“漫画______”
要求:1.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想想他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写下来,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写前先补充完整题目,并列好提纲,再动笔写下来。
习作提纲——题目:“漫画_____”
开头:
中间:
结尾: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