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解放天津全歼守敌”的报道。这一报道反映的历史史实出现在(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翟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
①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于是北平学生发起的一场运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4、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D.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5、1856年,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
A.英法联军 B.美英联军 C.日俄联军 D.英德联军
6、他为了“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毕生躬耕田畴,是他“一程济世,万家粮足。”他被誉为“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他就是倍受世人敬仰的(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吴孟超
7、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D.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8、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是( )
A.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9、“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体现了我党在哪一方面的工作要求( )
A.医疗卫生
B.依法治国
C.社会风气
D.从严治党
10、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基于这一认识,康有为、梁启超等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的
A.科学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方式
11、1949年以来,为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英雄人物中,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14、某历史学习研究小组收集了下面的一些历史图片。据此推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全国性工人运动的高涨
B.北洋军阀的割据动荡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5、史学家范文澜曾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就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下列能印证范文澜观点的是( )
A.建立政权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天京事变
D.颁布《资政新篇》
16、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请问这里的"历史转折点"指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遵义会议
C.七七事变
D.实行改革开放
17、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错误,1961年初我国开始实施
A. 过渡时期总路线
B. 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 第一个五年计划
18、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的笔记的主题是( )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开国大典 3.西藏的和平解放 4.国旗、国歌、国徽的由来 |
A.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B.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解放战争的初步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中英《南京条约》中最符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中国赔款2100万元
C. 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D. 领事裁判权
20、下边为晚清志士丘逢甲所作诗歌,此诗写于
A.1894年 B.1895年 C.1896年 D.1897年
21、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_______
22、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78年,安徽______村村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23、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在________全军覆没;中国同盟会在_______成立。
2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________,其内容是,政治上: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组织上:________。
25、1935年1月召开的____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____,第一次提出将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6、回答下列问题:
(1)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________。
(2)《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的曲作者﹣﹣________。
(3)1950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往北京的首席代表﹣﹣________。
(4)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________。
(5)有“铁人”称号的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
27、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______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______,引起国共摩擦。
28、下图是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主人公杨立青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从军照,从他的帽徽及制服判断,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期的是
29、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_ 道路。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辟了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革命道路。
30、1950年10月,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
31、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国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新中国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2)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中国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战争的胜利有着怎样的伟大意义?
(3)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新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新中国外交的哪一重大胜利使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5)通过以上探究,有什么认识?
32、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与哪四次战争有关?
(2)第一次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对此你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
33、指出抗日战争结束的年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材料二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粱启超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件事。——人民网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平远号”战舰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创建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历史地位?
(2)为实现材料二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
(4)材料四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规律? 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