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2、漫画见证屈辱,下面为漫画“扯线木偶”,其中“木偶”代表的是清政府。这种现象出现于下面哪个条约之后(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3、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埔军校创办于民国13年,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B.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C.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D.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必要条件
4、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周围国家和地区传播,在东方许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构成了“东方佛教文化圈”。佛教在古老的东方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众生平等”
B.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D.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5、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 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6、《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赔款数额巨大
B.割地太多
C.通商口岸在沿江地区
D.开设工厂
7、以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的是( )
①上海某工厂厂长参加公私合营股东大会
②武汉人民庆祝长江上第一座大桥通车
③大庆石油工人手拉肩扛将钻机运到井场
④杭州某皮鞋匠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史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②中共八大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9、网课、网购、远程办公……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影响生产生活教育方式
B.技术革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育
C.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10、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公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的爆发
D.一二·九运动的发生
11、《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增辟通商口岸
B.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潮列岛给日本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12、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了通俗工人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阶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百姓知识水平成舆论关注热点
13、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这一道路有关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会议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 开展土地革命
B. 集中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C. 镇压反革命
D. 开展文化大革命
15、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6、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获取大量赔款 B. 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17、1919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参加了巴黎和会,并试图减少协约国对德国的巨额赔款要求,遭到失败后撰写了《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对和约给德国及世界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预言性的分析。据此判断,这里所指的和约是
A. 《五国海军条约》 B. 《凡尔赛和约》
C. 《四国条约》 D. 《九国公约》
18、1992年,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此番谈话,意在
A.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B.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9、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就是著名的( )
A.四一二政变 B.一二•九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A.“一五”计划期间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1895年,______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938年,______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23、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历史性决策。
24、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什么__,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__。
25、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是_______;义和团运动的口号_______。
26、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涌现的代表我国思想潮流的刊物各一例。
(1)体现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
(2)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刊物——
(3)以“民主”“科学”为核心思想的刊物——
27、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8、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
29、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地点)召开;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地点)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0、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31、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及其内容是什么?这场运动为何会失败?它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的抗争史,更是中华民族不断学习和探索救亡图存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历史事件。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举出一例其创办的军事工业。
(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
(5)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
(6)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它所高举的口号是什么?
(7)从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3、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34、皇上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皇上都能够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旧的东西不能抛弃呢?过去在君主专制制度下,人民被称为子民,或者被称为蚁民。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就说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际上这个主权属于后来很快被少数军阀控制,以后又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人们已经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复兴之路》上
回答: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哪一年?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