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渡荆门送别①
【唐】李白
渡远荆门②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④尽,江入大荒⑥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⑥。
仍怜故乡水⑦,万里送行舟。
【注】①这首诗写于李白青年时期第一次离开四川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之际。②荆门:山名。③楚国: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④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⑥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⑥海楼: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⑦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故把四川称作故乡。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诗题,“渡”交代诗人坐船经由水路远行,将要到荆门山外的湖北一带去游玩。
B.颔联写诗人途中所见: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铺展开来,江水奔涌,注入广袤的田野。
C.颈联诗人展开瑰丽想象:水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云霞结成美丽的海市蜃楼。
D.尾联中“怜”字明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送诗人远行,暗含诗人背井离乡的无奈之情。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舞蹈家杨丽萍对自己的每一个舞姿都有极高要求,甚至自认为有点吹毛求疵了。
B. 国庆节当日,同学们不言而喻地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C.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D. 我们对别人说的话千万不要断章取义,这样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sāi) 颁发 屏息敛声(bǐng) 锐不可挡
B.遏制(è) 畸形 殚精竭虑(dān) 深恶痛疾
C.翘首(qiáo) 僻谣 藏污纳垢(hòu) 春寒料峭
D.炽热(zhì) 琐屑 摩肩接踵(zhòng) 正禁危坐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地铁入口,在立交桥头,人的脑袋如开水锅冒出的水泡,咕噜咕噜地全涌上来,蹲下来,平视着街面,各式各样的鞋脚在起落。
②芸芸众生,众生芸芸,这其中有多少伟人,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到底哪一个是,哪一个将来是?
③世界上有什么比街头丰富呢,有什么比街头更让你玄思妙想呢?
④你就对所有人敬畏了,于是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将军也好,小偷也好,哲学家也好,流浪者也好,他们都是以各自的生存方式在体验人生,你就一时消灭了等级差别、丑美界限,而静虚平和地对待一切了。
⑤人的脑袋的冒出,你疑惑了他们来自的另一个世界的神秘,鞋脚起落,你恐怖了他们来到这个世界要走出什么样的方阵。
A.①②⑤④③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③①⑤②④
5、秋夜山居
[唐] 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 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点明了当时的时令是“秋”。
【2】最后一句中的“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物何足贵,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4)古人善于触景抒情。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借景表达游子悲苦的思乡心情;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大漠边关绮丽风光的赞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 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上述文段出自于法国作家___的《昆虫记》,这本书被誉为“___”
(2)下列各项关于《昆虫记》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蜘蛛是一种非常怕冷的动物,在捕获食物、编制“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B.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C.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D.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查立国从凌晨5点的第一场山顶日出开始直播,中午步行十多公里穿越大峡谷,傍晚直播日落,这位黄山导游每天带着3部手机向人们介绍黄山的奇松、怪石和云海。从事旅游行业20多年的查立国自2020年开始尝试线上直播。接地气的风格和高质量的拍摄,让他在两年多时间里积累了70多万粉丝。
(摘自新华社)
材料二:
在南京工作的90后吴铭今年“五一”假期没能外出游玩,却在“云上”看了不少风景。“我在网上看了博主的自驾游视频,游览了祖国的西部地区,看到了平时没见过的风景”。吴铭觉得,现在云上游览十分方便,通过博主的视角就可以一饱眼福。但他觉得云上游览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只能跟随博主的镜头,观看视角有限。另外视频的真实性也很难判断,“有的博主为了流量,可能会故意美化场景,或者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进行拼接整合”。
(摘自中国青年报社)
材料三:
材料四:
不少专家认为,“云旅游”在疫情期间得到爆发式增长,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勇坚指出,“云旅游”的创新推动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科创新的旅游体验,成为“数字技术+旅游业”的新风口,“这段时间对互联网技术的探索实践,可以更好地助力景区和旅游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智慧化建设程度,打造智慧旅游。”
未来,除直播外,景区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推出语音导览、“5G+VR”设备、“实景+AR”、航拍体验等,打造出与线下完全不同的旅游体验产品。
(摘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旅游从业者查立国五一期间连续直播黄山美景,云旅游这种方式受到网友欢迎,五天中也让他积累了70多万粉丝。
B.“云旅游”有不用排队、足不出户行万里路等优势,当然也有“观看视角有限、故意美化场景”等问题。
C.有将近四分之三的被调查者会选择“云旅游”这种方式,最受欢迎的地点是历史遗迹。
D.未来,“云旅游”将提高智慧化程度,摒弃直播的方式,用“5G”技术、VR设备、航拍体验等打造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产品。
【2】请你结合四则材料的内容补写出下联。
上联:线上云游,游遍山河美景
下联:线下________________
9、题二: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人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