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1.《寒食》的作者是___代的韩翃,这首诗是咏写___节的作品,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是___和____。
2.《迢追牵牛星》一诗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写出织女因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诗中描绘的是___夜晚的景象,诗中表达游子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我读过的古诗词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信》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诗中写“我”想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信。“我”还要给自己写一封信,让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贴得紧紧的。
(2)《江上渔者》一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__。诗中“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拼一拼,写一写.
shān cūn bì lǜ jiǎn dāo yóu dì yu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ū niang lǐ wù zuò kè dàng qiū qi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晴天 ( )的慰藉 ( )的星星
( )的云彩 一( )黑影 一( )云
5、查字典填空。
“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尝与诸小儿游”中“诸”的意思是( )。“诸”的偏旁是( ),组词( ),给它换偏旁可以变成哪些字?并组词。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6、古诗阅读能力考查
(材料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材料二)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2岁的于谦写下《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祥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因此,这首《石灰吟》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于谦人生的追求。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材料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清]郑燮《竹石》)
【1】有同学对(材料一)中的“焚”字不理解,请你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字用等方面大胆解读“焚”字。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材料三)中空白处的诗句。
【3】阅读(材料一、二),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与《石灰吟》中的“若等闲”,有异曲同工之妙。
B.于谦用“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C.于谦采用拟人化手法,把抽象的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石灰吟》与《游子吟》相似,都是思乡思亲诗,表达诗人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情怀。
【4】(材料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材料一、三)两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请结合(材料一、二、三)或平时的阅读收获,写出你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___________”三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心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中原句)。听到这个消息,诗人立刻做出“_____________”的打算(填诗中原句)。他想像着他的行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溢于言表。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青春”指的是“春天”。
B.“涕泪满衣裳”里,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
C.“漫卷”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书的随意,不爱惜。
D.“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3】细品古诗,诗人一家会是怎样一幅欣喜若狂的情景?请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着千年时空,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我们依然能深切地感受到杜甫的爱国之情。像这样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失望却并未绝望的感慨;读王昌龄的《从军行》,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感受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
9、事例补充式结构。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多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
【1】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甜津津
酸_____ 香_____ 臭_____
【2】这段话已用“‖”分为两层,写出各层的大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21世纪的能源(节选)
最清洁的能源要算太阳能。据估计,地球表面从太阳获得的能量总和,比目前全世界各种能源产生的能量总和要大1万倍。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而且又不会带来污染。人类将建设许多太阳能发电站。由于夜晚没有太阳的照射,太阳能发电站无法发电,于是人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就是把太阳能收集器送到离地面23 000千米高的固定轨道上,这样,收集器在一天中就可以有23个小时沐浴在阳光之中,不断地接收太阳能,再用微波把能量输送到地面上。这样,地球上的人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了。太阳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冷冻机等,这些都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伙伴。
【1】解释下列词语。
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沐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选文的 句,与下文结构关系是 。下文的内容都是 。
【3】按要求摘抄选文中的一处句子。
作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一)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这段话选自 。
2.用“ ”画出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句子。
3.用“ ”画出其中的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
4.请仿照此段的描写,写一个小动物的外形。
12、读文章,完成练习。
后羿射日
传说在辽阔的东海边,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十只三足乌。它们同是东方神帝俊的儿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乌放射的光芒,就是人们看见的太阳(所以太阳也称三足乌)。后来,十只三足乌不听东方神的指示都抢着上天,天空中就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草枯土焦,炎热无比。人们只好白天躲在山洞里,黑夜出来觅食。猛兽毒虫借机残食人们,人类濒临灭绝。消息传到天上,帝俊就赐给后羿(天上的神仙)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到人间,一方面惩治妖魔怪兽,同时也教训教训他的这些太阳儿子。
可这些三足乌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照样一齐上天逞威逞强。后羿大怒,选择背阴处拉弓搭箭,瞄准天上的三足乌射去。他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九只三足乌。人们围着他连声喝彩。三足乌一死,火光自灭,人们顿感清凉爽快,不禁欢呼崔跃。呼喊声传到天上,帝俊见九个儿子已死,大发雷霆,不准后羿再回天庭,同时也令仅存的这只三足乌日日遨游,不得休息。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______) 邀游(______) 觅食(_______) 濒临(______)
【2】十只三足乌都抢着上天,造成了怎样的危害?用“ ”在文中画出来。
【3】三足乌们分别受到了怎样的处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羿射下九只三足乌为人类造福,请你替人类说几句感谢后羿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雀的心愿
“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森林的shù guān( )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kū zhī bài yè( )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xù shuǐ( )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1】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这段话详细地介绍了森林是“森林水库”的原因:
首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个问题后面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答案,并把这个答案写在指定位置上。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②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③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④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⑤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⑥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他为什么会失去工作是( )
A. 工资太低 B. 左眼失明 C. 右眼失明 D. 妻子可以挣钱养家
【2】老父亲住在老年公寓的原因是( )
A. 老年公寓有吃有住还有玩。
B. 父亲为了捐眼角膜给儿子。
C. 父亲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
D. 父亲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老年公寓都是老人,可以有个伴。
【3】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外貌描写。
D. 神态描写。
【4】第⑤段中,一股看不见的潮水指的是什么( )
A. 父亲的爱。
B. 儿子的泪水。
C. 父亲的泪水。
D. 儿子的爱。
【5】“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个最坏的打算是:( )
A. 父亲去世。
B. 和妻子离婚。
C. 没有人捐眼角膜给他。
D. 没有工作。
15、按要求写句子
(1)精彩的表演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句)
_________
(2)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仿写句子)
_________
(3)王兰问老师:“您可以辅导一下我的作业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16、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设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体会哪种句子语气更强。
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老师带病工作,我很受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例:天空飘着气球。(晴朗的 彩色的)
晴朗的天空飘着彩色的气球。
校园里传来笑声。(美丽的 欢快的)
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路边的柳条在风中摇曳。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6分)
(1)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照样子写一句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不可能一下子都突然变成了“红眼病”患者。(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这是一部好电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你的东西挪开点儿。(用客气、委婉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①我们要端正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②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21、看图写话。
图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注意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