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句子。
(1)平时肯帮人,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锦上添花,____雪中送炭。
2、照样子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尤→(犹)→(犹豫)
尤→(忧)→(忧愁)
(1)前→( )→( )
前→( )→( )
(2)朱→( )→( )
朱→( )→( )
(3)帝→( )→( )
帝→( )→( )
3、辨字组词。
财(______) 辫(______) 狼(______) 踩(______)
材(______) 瓣(______) 浪(______) 彩(______)
4、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鹭——( )( ) 嫌 ——( ) ( )
喙 ——( )( ) 黛 ——( )( )
5、请你理解下列句中的“服”分别是什么意思。
①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我服了。 ____
②金东方学校的校服简洁、阳光、大方。 ____
③他是海南人,刚来到宜昌,不服水土,连续病了好几天。 ____
6、课内阅读。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_______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____ ____,
钓竿上_____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第一句诗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这形象地写出了小溪______、______的特点。
【3】与“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1)这首诗第一、二句是静态描写,描写的景物有垂柳、溪水、人影、鱼竿、蜻蜓。( )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中的“扑腾”是写孩子不小心掉到水里时的声音。( )
(3“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描绘了鱼跃人欢的画面。( )
7、阅读。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
【2】诗中点明标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诗人“愁”是因为:时间上此刻已“__________”,空间上“__________”。诗人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大地之上,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此刻还有一轮孤月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得到了些许慰藉。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本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
(2)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靠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
8、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有关问题。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第一句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生动写出了溪水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溪边的人在干什么?__________。你从哪个词知道的?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的意思。(判断对错)
①人影被溪水染绿了。______
②人影把溪水染绿了。______
【4】要理解难懂的句子,除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马过河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1】这一自然段共有______句话,写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对话。
【2】用“既……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小天地。
天鹅和鸭子
很久很久以前,天鹅和鸭子是同胞兄弟。他们常常一起出去游玩,(观赏 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享用天地间的美味。
有一天晚上,天鹅和鸭子来到一个池塘里玩。它们一会儿在池塘里游泳,一会儿在岸边嬉戏,尽情地玩了一夜。到天快亮时,天鹅催促鸭子说:“兄弟,我们快走吧,要不然会被农夫逮住的。我们还有许多好的地方没有去哩!”
鸭子恋上了池塘,不想再远走高飞了。它懒懒地说:“别走了,我觉得这地方已经够美了。”
天鹅说:“你知道天地有多么(宽阔 广阔)吗?北国风光雄伟壮丽,南国景色秀美多姿,我们都没有欣赏过哩!”
“我不想再作长途旅行了,鸭子不耐烦地说,“我已经尝够了这种生活的苦味了。千里跋涉(bá shè),东奔西走,既枯燥又劳累。我觉得这里是安家落户的好地方,肚子饿了,在池塘里吃吃鱼虾,身子脏了,在池塘里洗个澡,疲倦了在树荫下打个盹(dǔn)儿,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比这更悠闲自在的呢?”
【1】把短文括号里错误的词语用“/”去掉。
【2】根据短文内容,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来填一填。
(1)北国风光特点是 ,南国景色特点是 。
(2)把短文中形容旅途劳累的四字词语用“﹏﹏﹏”画出来。
【3】在文中画“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鹅为什么劝鸭子快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预测一下鸭子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麻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的瓦头和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素有“________”之誉,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一碗鸡汤
大龙山区有个叫桂花尖的山峰。1928年秋天,国民党军队企图进犯红五军驻地?桂花尖下的毛湾村。彭德怀军长得到了情报,立刻帮助乡亲们转移到山坳后面,然后在周围上的山上布下了埋伏,摆了口袋阵,又亲自事了一个连扼守在桂花尖山顶上,准备全歼来犯的敌人。
桂花尖的山顶上有棵大桂花树,树下有个棚子。从棚边往西望,毛湾村庄尽收眼底;棚子原来是姓范的老人守野猪的,这时老人就住在棚子里。彭军长带了一个连就守在这棚边。
头一天,敌人没有来。炊事员每次送饭来,彭军长总是先给范老爹添好送去,老人十分感动。开晚饭时,炊事员送来了一碗鸡汤,那鸡汤真是香味四溢,闻到都使人要掉口水。彭军长首先拿起搪瓷碗满满舀了一碗。战士们感到很奇怪:平时有什么好菜,彭军长从来不先吃,今天怎么先舀鸡汤呢?正当战士们迷惑时,彭军长把一碗鸡汤端到范老爹面前。
老人见军长先给他端来一碗鸡汤,眼眶湿润了。他活了几十年,见过多少兵:扎长辫子穿马褂的清兵, 给过他鞭子;扎宽皮带、 穿皮鞋的国民党兵 ,给过他枪托; 戴歪帽子 、叼烟枪的土匪兵, 给过他脚尖。 如今,红军的军长,却亲手端鸡汤给他。想到这里,老人情不自禁流下了热泪,他感动地说:“彭军长,这,这还要得?你们为我们老百姓打匪军,我们没有什么慰劳你们还要你端鸡汤,这怎么过意得去啊!”
彭军长一手端碗,一手拿起老人的手来接碗,说道:“老人家,红军同老百姓就是一家人,有盐同咸,没盐同淡,一碗鸡汤一样香,一样甜哩!”
老人听着彭军长讲话,一不小心,鸡汤泼了一些出来。在彭军长再三说服下,老人喝下了这碗鸡汤。
后来,白军知道红军部队作好了准备,没敢来进犯。红军和乡亲们又回到了毛湾村。下山后,范老爹逢人就讲彭军长给他端鸡汤的事。以后,有人到桂花尖山都说那里还有鸡汤的香味呢!
【1】写出这篇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守:①防守 ②守候 ③看护 ④遵守 ⑤靠近
A:彭德怀军长亲自带了一个连扼守_____在桂花尖山上。
B:这个棚子原来是一个姓范的老爹守______野猪的。
【3】摘录点明中心思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曲线句子的作用是( )
A.说明老爹见多识广。
B.想起他们,老爹就恨。
C.那些兵和红军对比,反衬红军与老百姓亲如一家。
【5】文中加“ ”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
A.说明鸡汤味浓,还没消失。
B.说明人们一来到桂花尖山顶,就想起与老百姓亲如一家的彭德怀军长。
C.人们总想起彭德怀军长,想起他给老爹送鸡汤的事。
13、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奇 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 发觉)真理。
【1】请用“√”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给片段中画“﹏﹏﹏”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片段主要列举了___________这一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描述事例时,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4】从片段可以看出,“找到真理”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1】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瞧_____ 争论____
【3】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1)小白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麻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黄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科学家不是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他洗干净了小手帕。
他把小手帕洗干净了。
(1)司机开走了汽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风刮跑了广告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丽从书包里拿出了语文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转述句: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秋天把丰收的喜讯带给了人们。(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目:一件让我___________的事
提示:生活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吧,那件事给你留下的是怎样的记忆呢?是高兴、难过、后悔、还是……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这件事,注意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语句要通顺,书写要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