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G20峰会达成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将使我们在机制上有保障,行动上有计划,理念上有共识。
B.《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热播,表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始终在国民心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C.以外滩、豫园、世博园等为代表的经典景点,因其多功能的旅游业态和浓郁的文化底蕴,成为外来游客体验上海风情的首选。
D.心是五脏之主,心脏病基本都是五脏病变作用在心脏上的表现。心悸伴随气短出现,说明心是受到肺的影响了。
2、下面对迎春的性格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雍容华贵 B.懦弱可怜 C.孤僻空明 D.精明能干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
A.最早的农田水利工程——坎儿井
B.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
C.“疲秦”策略的产物——郑国渠
D.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灵渠
4、“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描写的是 ( )
A.中秋节
B.七夕节
C.元宵节
D.中元节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②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③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局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④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⑤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⑥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A. ①⑤⑥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蝉与纺织娘
郑振铎
①你如果有福气独自坐在窗内,静悄悄的没一个人来打扰我,一点钟,两点钟的过去,嘴里衔着一支烟,躺在沙发上慢慢的喷着烟云,看它一白圈一白圈的升上,那末在这静境之内,你便可以听到那墙角阶前的鸣虫的奏乐。
②那鸣虫的作响,真不是凡响;如果你曾听见过曼杜令的低奏,你曾听见过一支洞箫在月下湖上独吹着;你曾听见过红楼的重幔中透漏出的弦管声,你曾听见过流水淙淙的由溪石间流过,或你曾倚在山阁上听着飒飒的松风在足下拂过,那末,你便可以把那如何清幽的鸣虫之叫声想像到一二了。
③虫之乐队,因季候的关系而颇不同,夏天与秋令的虫声,便是截然的两样。蝉之声是高旷的,享乐的,带着自己满足之意的;它高高的栖在梧桐树或竹枝上,迎风而唱,那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那是结婚曲,那是中世纪武士美人的大宴时的行吟诗人之歌。无论听了那叽——叽——的曼长声,或叽格——叽格——的较短声,都可同样的受到一种轻快的美感。秋虫的鸣声最复杂。但无论纺织娘的咭嘎,蟋蟀的唧唧,金铃子之叮令,还有无数无数不可名状的秋虫之鸣声,其声调之凄抑却都是一样的;它们唱的是秋之歌,是暮年之歌,是薤露之曲。它们的歌声,是如秋风之扫落叶,怨妇之奏琵琶,孤峭而幽奇,清远而凄迷,低徊而愁肠百结。你如果是一个孤客,独宿于荒郊逆旅,一盏荧荧的油灯,对着一张板床,一张木桌,一二张硬板凳,再一听见四壁唧唧知知的虫声间作,那你今夜便不用再想稳稳的安睡了,什么愁情,乡思,以及人生之悲感,都会一串串的从根儿勾引起来,在你心上翻来覆去,如白老鼠在戏笼中走轮盘一般,一上去便不用想下来憩息。如果你不是一个客人,你有家庭,你有很好的太太,你并没有什么闲愁胡想,那末,在你太太已睡之后,你想在书房中静静的写些东西时,这唧唧的秋虫之声却也会无端的窜入你的心里,翻掘起你向不曾有过的一种凄感呢。如果那一夜是一个月夜,天井里统是银白色,枯秃的树影,一根一条的很清朗的印在地上,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
④秋虫之声,大都在蝉之夏曲已告终之后出现,那正与气候之寒暖相应。但我却有一次奇异的经验;在无数的纺织娘之鸣声已来了之后,却又听得满耳的蝉声。
⑤我在山中,每天听见的只有蝉声,鸟声还比不上。那时天气是很热,即在山上,也觉得并不凉爽。正午的时候,躺在廊前的藤榻上,要求一点的凉风,却见满山的竹树梢头,一动也不动,看看足底下的花草,也都静静的站着,如老僧入了定似的。风扇之类既得不到,只好不断的用手巾来拭汗,不断的在摇挥那纸扇了。在这时候,往往有几缕的蝉声在槛外鸣奏着。闭了目,静静的听了它们在忽高忽低,忽断忽续,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阵绝清幽的乐队在那里奏着绝清幽的曲子,炎热似乎也减少了,然后,的的睡去了,什么都不觉得。
⑥良久,良久,清梦醒来时,却又是满耳的蝉声。山中的蝉真多!绝早的清晨,老妈子们和小孩子们常去抱着竹竿乱摇一阵,而一只二只的蝉便要跟随了朝露而落到地上了。每一个早晨,在我们滴翠轩的左近,至少是百只以上之蝉是这样的被捉。但蝉声并不减少。
⑦常常的,一只蝉两只蝉,叽的一声,飞入房内,这也是必定被人所捉的。有一天,见有什么东西在槛外倒水的铅斗中咯笃咯笃的作响,俯身到槛外一看,却又是一只蝉,这当然又是一个俘虏了。还有好几次,在山脊上走时,忽见矮林丛中有什么东西在动,拨开林丛一看,却也是一只蝉。它是被竹枝竹叶挡阻住了不能飞去。我把它拾在手中。同行的心南先生说,“这有什么稀奇,放走了它吧。要多少还怕没有!”我便顺手把它向风中一送,它悠悠扬扬的飞去很远很远,渐渐的不见了。
⑧初到时,颇想把它们捉几个寄上海去送送人。有一次,便托了老妈子去捉。她在第二天一早,果然捉了五六只来放在一个大香烟纸盒中,不料给依真一见,她却吵着,带强迫的要去。我又托那个老妈子去捉。第二天,又捉了四五只来,依真的纸盒中却只剩下两只活的,其余的都死了。到了晚上,我的几只,也死了一半。因此,寄到上海的计划遂根本的打消了。
⑨从此以后,便也不再托人去捉,自己偶然捉来的,也都随手的放去了。那样不经久的东西,留下了它干什么用!不过孩子们却还热心的去捉。依真每天要捉至少三只以上用细绳子缚在铁杆上。有一次,曾有一只蝉居然带了红绳子逃去了;很长的一根红绳子,拖在它后面,在风中飘荡着,很有趣味。
⑩半个月过去了;有的时候,似乎蝉声略少,第二天却又多了起来。虽然是叽——叽——的不息的鸣着,却并不觉喧扰;所以大家都不讨厌它们。我却特别的爱听它们的歌唱,那样的高旷清远的调子,在什么音乐会中可以听得到!所以我每以蝉声将绝为虑,时时的干涉孩子们的捕捉。
⑪到了一夜,狂风大作,雨点如从水龙头上喷出似的,向槛内廊上倾倒。第二天还不放晴。再过一天,晴了,天气却很凉,蝉声乃不再听见了!全山上在鸣唱着的却换了一种咭嗄——咭嘎——的急促而凄楚的调子,那是纺织娘。
⑪“秋天到了,”我这样的说着,颇动了归心。
⑬再一天,纺织娘还是咭嘎咭嘎的唱着。
⑭然而,第三天早晨,当太阳晒得满山时,蝉声却又听见了!且很不少。我初听不信;叽——叽——叽格——叽格——那确是蝉声!纺织娘之声却又潜踪了。
⑮蝉回来了,跟它回来的是炎夏。从箱中取出的棉衣又复入箱中。下山之计遂又打消了。谁曾于听了纺织娘歌声之后再听见蝉的夏曲呢?这是我的一个有趣的经验。
(节选自《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作家出版社)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和一连串的比喻,融入自我独特感受,将“虫之乐队”之声如诗如画地表现出来。
B.文章将夏季蝉声与秋季虫声对比,一扬一抑中表现了作者对夏季蝉声的喜爱之情和对“秋季虫声”的厌恶之情。
C.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通过回忆听到纺织娘歌声后又听见蝉声的奇妙经历,抒发了自己在炎夏季节听蝉的舒畅快乐。
D.本文语言淡朴清新,注重主体内在情绪。叙述如同拉家常,极具生活化,幽默风趣,轻松活泼,令人忍俊不禁。
【2】作者在写“一次奇异的经验”时,叙述了自己在山中的生活,描绘了充满乐趣的生活图景。请概括这些图景,并分析其作用。
【3】作者主张“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倡导“为人生”的写实主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文学主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非利足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4)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7)_______________,实干兴邦。(顾炎武《日知录》
(8)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论语》)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称得上好学。
(2)杜牧在《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秦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写“族秦者,秦也”蓄势。
(3)古人常在诗词中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用来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唐宋诗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全下列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中最为慷慨激昂而又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道出了“开张圣听”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表述“既然没有叔叔伯伯,只有把自己好兄弟的关系维持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桂枝香·金陵怀古
(1)《桂枝香》中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水和山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中用“归帆”“西风”“酒旗”等意象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秋日残阳图”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日落之江天,“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②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元锡均为作者旧友。②韦应物在滁州任职,是年,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逃出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即景生情,看花开花落,引起对时光流逝和好友离别的感叹。
B.诗歌颔联中,诗人危苦孤寂、春夜难眠的原因是担忧个人的前途。
C.“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诗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
D.全诗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2】请赏析本诗的尾联。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②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招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辣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已,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轡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已,则面数之,无留怨。时藩府③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④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
(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人物。②具区:太湖的古称。③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④隽蹶:胜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用周养宾客 用:因为
B.生亦善交,无贵贱 无:无论
C.带刀策马踵生后 踵:脚后跟
D.故人皆多生 多:赞美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宫生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游走遇到很多中意之人。
B.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他也愿意结交他们。
C.对两位蛮横的武官,南宫生先是以理服人,再示强不惧,故意抗衡,逐个制服了他们。
D.南宫生精通草书和隶书,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
(2)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4】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请简要概括说明南宫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变化。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一个人所有的故事,所有的快乐与辛酸,所有的疲惫和孤独,都可以放心交给她。如果我们注定一生要不停地回望,那么故园是我们的目光唯一不变的方向。对故土家园的爱是一种血脉相连的理解,所有关于家园的深沉思考,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
请以“______的故乡”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中引用的材料,在自己的作文中可用也可不用。②联系个人经历、感受、见闻或感悟。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⑥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