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飘来飘去 _____来_____去 _____来_____去
圆圆的月亮 _______的彩云 _______ 的镜子
讲故事 (_______)秋千 (_______)粽子
2、请按音序重新排列“戈壁滩、大草原、吐鲁番”三个词的顺序。(____)
3、填空。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_。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__,逃走了。
4、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
“越”是______结构,第九画是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画。“越”字组两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原文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1)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二月兰花盆里装。
(5)___________________,驷马难追。
6、古诗欣赏。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读一读,理解其中的大意。
【2】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怜:__________________ 深: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___________ 景,第二句是___________景。(选择“动”或“静”填空)
【4】这首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是哪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两句常被作为画题,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三军: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红军怎样的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古诗,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
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
【2】“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
【3】诗中的“_____”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______”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9、课外阅读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衣服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呢?”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ɡ)。
1.给本文加个题目,最合适的是什么?(把题目填写在横线上)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2.在文中□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老王之所以“不由自主地愣住了”是因为( )
A.老母亲竟然这个时候打来了电话。
B.他竟没有想到故乡已经下雪了;寒潮初袭时,竟对自己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少有牵挂。
C.母亲从老远打来电话让他感动不已。
4.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类文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 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古怪的风
风是个很古怪的东西,它的脾气谁也捉摸不透。
春天,它很活泼、很温柔。轻轻地给杨柳梳(辨 辩 辫)子,给小河穿上带波纹的绿衣,亲吻人们的脸,吹醒了一个冬天的鲜花们去点缀整个春天。
夏天,它很懒惰。因为天气热,它便偷懒在家睡大觉,逗得人们老想念它。它呢?对于人们的叫骂爱理不理的,好像这些都与它无关似(sì shì)的。
秋天,它很勤快。跑遍城市和山村,吹红了山上的果子,吹黄了树叶,吹来了丰收,吹开了农民的笑脸。
冬天,它很调皮。雪花姑娘刚给大地盖好雪毯,它就把雪毯吹开,看大地妈妈和她的孩子睡得(de dé)是否香甜。它还爱搞恶作剧,吹冻了冰雪,一些不怕冷的(贪 贫)玩的小朋友出门摔上几跤,它便坐在树枝上笑,笑得连枯枝也“啪啪”作响。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或读音,在上面打“√”。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并写下来。
近义词:懒惰( ) 顽皮( ) 和顺( )
反义词:勤劳( ) 粗暴( ) 歉收( )
【3】填空。
风的特点是( )。表现在: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解放 ,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 挖 人,时刻想念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填序号)。
①不忘 ②毛主席 ③以后 ④井
【2】立石碑的人是( )
A.乡亲们
B.毛主席
C.战士们
【3】用“﹏﹏﹏”画出石碑上刻着的话。
【4】“挖井人”是指__________,“不忘挖井人”的是__________。
【5】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挖井之后要立碑,吃水的人才能想起挖井的人。
B.吃水的时候不能忘记挖井的人,也是告诉我们要记得帮助过我们的人。
13、阅读欣赏。
史努比的创作者查尔斯·舒尔茨是美国伟大的漫画家。史努比是舒尔茨漫画中主要人物查理·布朗的小狗,其形象被制作成多种玩具,是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之一。
有一个小男孩,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学生,即使到了中学八年级,他的各门主课仍然没有起色:代数、英文全不及格,物理竟然考了零分!小男孩设法进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本学年最重要的一次高尔夫比赛中却输掉了,小男孩倍感凄惨。
同学们不只是不喜欢他,而且似乎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他,就是在大厅里遇到他,对他说声“哈喽”都极为罕见。幸运的是,在这些挫败之外,小男孩还有一样聊以自慰的东西:他酷爱的绘画。尽管在中学期间,他提供给年鉴的漫画全被拒用了,但小男孩依然坚信自己的艺术天赋。等他告别学校,便大胆来到迪斯尼工作室,向他们递交了自己的绘画作品。我很希望我能在这里说,迪斯尼工作室有关人员非常欣赏他的作品,当场就决定聘用他。但后来,他再次遭到了残酷的拒绝。
历经一次次挫败,小男孩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用卡通的方式来记述自己的遭遇——一个在所有人眼中的失败者和一无所成者。
这个小男孩名叫查尔斯·舒尔茨,后来他画的史努比风行世界,从而成为史努比永远的父亲。
绝大多数的人通常都和查尔斯一样,没有机会也没有舞台去展现天赋。这时候绝大多数人便默认了自己的普普通通。
其实,查尔斯也是这样,他与大多数人唯一的不同在于,他用50年的时间坚守了自己的那份天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聊以自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子中“父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舒尔茨为什么创作史努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一个词语来作为本文的题目。
【5】舒尔茨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光下的蛙鸣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的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那年的高考。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为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望着我能考上大学。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就是我对母亲的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奋力苦战,在学习上你追我赶。高考一个月前的预考中,我意外地遇到了惨败。我很清楚,巨大的精神压力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我家离学校不远,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宿,好早晚料理我的生活,给我增加营养。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里的三十几个小鸡,想尽一切办法,让我恢复以前的体质。
然而,母亲的一切努力收效甚微,我还是日复一日地消瘦下去。我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方池塘,时值燥热的六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呱呱齐鸣,呼朋引伴,发音格外响亮悠长。一池塘的蛙声就这样紧紧缠住我一双不幸的耳朵,一次又一次地把我惊醒。母亲去了一趟学校,回来以后,高兴地告诉我,考不上也不要紧,班主任答应让我复读一年。老师说,他保证我第二年能考上。
渐渐的,蛙声不再吵闹了,每夜都有香甜的梦。但是,母亲却变了,以前我每次放学回家,母亲总要远远地迎到门外,而现在,母亲却坐在椅子上打瞌睡。隔壁的大妈偷偷地拉住我,跟我说我母亲为了让我睡好觉,夜夜替我赶青蛙呢。开始我还将信将疑,但是,第二天夜里,在月光下的塘埂上,我看见了我的母亲。
我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她用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的每一处草丛。母亲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地走着,一遍遍用竹竿仔细地敲打着草丛,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染得更白。
“母亲!母亲!”我大声叫喊。母亲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她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了一处蛙声——母亲通宵不眠,要把点点滴滴的蛙声赶出她儿子的睡眠,赶出她儿子的梦境。我很想哭,但是我要睡好觉。我得把每一觉睡好——母爱激发的毅力和勇气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这一年我考了高分,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很多年过去了,蛙声一点点地远逝。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我许多鼓舞和激励。
【1】文章写了好几件母亲关爱“我”的事件,为什么却以“月光下的蛙鸣”为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为了能让“我”休息好,不惜夜夜替“我”赶青蛙。“做得认真又虔诚”,这体现在哪里?摘录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3】对“月光把她的白发染得更白”一句描写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细细体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一池塘的蛙声就这样紧紧缠住我一双不幸的耳朵。
__________________
(2)我大声叫喊。母亲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她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了一处蛙声……
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很多年过去了,蛙声一点点地远逝。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
__________________
【6】在几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父母也许同文中“我”的母亲一样,在默默地为你付出,为你坚守,你能描述一个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吗?(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
15、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细心的她发现了路边有一根刚被风刮断的闪着火花的电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年夏天真热啊!(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④妈妈自己穿旧衣服。妈妈要让我穿上漂亮的裙子。(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唱着优美的歌舞度过了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瘦身运动。(缩句)
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18、把句子补充完整。
公园里的花朵红得 _________
19、 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中午,群峰是金色的,阳光在水面上闪耀。 (变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是黑色的。 (变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使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连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一个词语,仿照例子写一写,注意冒号的用法。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淘气的小狗 爱劳动的小明 乐于助人的爸爸
选择的词语是_______
21、写作运用(二选一)
1.未来的汽车、房子、衣服会是什么样子的?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样东西,以《未来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2.《小雨点奇遇记》、《瞌睡虫多多》、《月亮又瘦了》这些题目有没有激发你无穷的遐想,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
要求:仔细审题,从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作,题目自拟,字数在3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