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2025年高考模拟(2)语文试卷-有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组词。

    惩(   ) 情       文(   )  河(  

    姓(   ) 戛       咽(   )  勤(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另写几个词语。

    (  )闻趣事   略胜一(  )   断断(  )(  )

    (  )(  )来迟  杨柳( )( )  偷偷(  )(  )

    身世(  )遇 白雪(  )(  )  雨雪(  )(  )

    (1)AABC式词语:              

    (2)AABB式词语:             

    (3)ABCC式词语:              

     

  • 3、查字典   

    “举”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举”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向上抬;②举动、行动;③提出;④推选;⑤全。“举世闻名”的“举” 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 4、按要求填空(共4分)

    象:共____笔,第六笔是____

    房:部首是____,第七笔是____

    躺:部首是____,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____

    “瓜”字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xié shāng jiù  wèi   huì  jí   jiǎn  yuè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tǎn  kè jù  lí   cì  xù yù  dì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将古诗《夜书所见》补充完整。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见:__________________

    客情:__________________

    【3】《夜书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人名),诗的前两句写作者的______之情,后两句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

  • 7、类文阅读

    稠李

    叶赛宁

    馥()郁(的稠李树,

    和春天一起开放,

    金灿灿的树枝,

    像鬈(quán)发一样生长。

     

    蜜甜的露珠,

    顺着树皮向下淌;

    留下辛香的绿痕,

    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发亮,

    就像璀(cuǐ)璨(càn的耳环,

    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在残雪消融的地方,

    在树根近旁的草上,

    一条银色的小溪,

    一路欢快地流淌。

     

    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金灿灿的绿痕,

    映着太阳的光芒。

     

    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

    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上弹着琴弦,

    为她深情地歌唱。

    (注释)①稠李:蔷薇科,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3米,是一种极其耐寒的观赏树,被广泛用于绿化和园林规划上。除此之外,稠李还可入药。②馥郁:形容香气浓厚。③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1(诗歌朗读)读诗歌,其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B.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C.金/灿灿的/绿痕 D.映着/太阳的/光芒

    2(观察描写)读优美诗句,感受诗人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可多选)

    ①味觉 ②嗅觉 ③视觉 ④听觉

    (1)蜜甜的露珠,顺着树皮向下淌;留下辛香的绿痕,在银色中闪光。 _____

    (2)缎子般的花穗,在露珠下发亮,就像璀璨的耳环,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_____

    (3)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并在峭壁上弹着琴弦,为她深情地歌唱。_____

    3(体会情感)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下面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

    A.诗人笔下,绿色、金色、银色等各种色彩形成了一种充满生机的意境美,传达出诗人愉快、舒畅的心境。

    B.“蜜甜的露珠,顺着树皮向下淌……”句中对露珠的描写不准确,因为露珠是没有味道的。

    C.“稠李树伸开了枝丫,发散着迷人的芬芳”一句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稠李树的美丽和芬芳。

    D.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扬起碎玉的浪花”“在峭壁上弹着琴弦”的都是小溪,“她”是指稠李树。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4(对比思考)读完叶赛宁的《白桦》和《稠李树》,有人做了这样两个比喻:①纯洁、文静的少女;②艳丽、活泼的姑娘。你觉得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选一选。(填序号)

    白桦:(1)_____ (2)_____

    5(积累运用)从下面的短语中选择几个来描述诗歌中的这棵稠李树,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馥郁的稠李树   金灿灿的树枝   辛香的绿痕

    缎子般的花穗   迷人的芬芳   蜜甜的露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诗词曲鉴赏,读古诗,回答问题。

    赠汪伦

    李白乘(        )将欲行,忽(        )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        ),不及汪伦送我(        )。

    【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A.李白

    B.汪伦

    【3】诗人用(        )来比喻他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A.歌声

    B.桃花潭水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有温度的词汇

      想起她很突然。每天,我都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在餐厅里慢悠悠地吃饭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享受。那天,我正独自吃着午饭,她仿佛隔着一桌又一  桌的人,隔20年的时间向我走来。

      她是我的同学李伟的母亲,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那次开家长会,我和几个女生负责接待,稍有空闲,我们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地传递着新闻。我记的其中有一条是:李伟的妈妈是北京来的,说话和咱们不一样,特别好听。

      我循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人,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容貌也算不上漂亮,不过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她偏偏没有说话,正在认真倾听另外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我们那时还不知道有个词叫鹤立鸡群,我们用幼稚的眼光和自己掌握的有限的词汇得出一致的结论——李伟的妈妈最有风度。

      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脸颊红红的。她迫不及待地说:我倒水时你们猜李伟的妈妈说了什么?不等我们猜,她就告诉我们:李伟的妈妈说,谢谢。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20年前,在这个边远的小县城,我们当中有谁用过、听过谢谢这个词?又有谁仅仅为倒水这么丁点儿的小事说过谢谢谢谢,一个多么新鲜、多么温暖的词汇呀!

      醒过神来,女生们倒水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争着抢着去拿水壶。

    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说:我听见了,李伟的妈妈说谢谢’”。这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因为激动而面色红润起来,显出一幅害羞的样子。

      轮到我了,李伟妈妈面前的水杯已满,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不用了。但我还是坚持倒了一点。我清晰地听见她说:谢谢。我红着脸摇摇头匆匆走开了。

      家长会后,李伟成了女生羡慕的对象,大家都在想,她的家庭应该怎样幸福呀。

      20年过去了,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们都已过了30岁,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这样,会突然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同学的母亲,但我知道从那时开始,她们和我一样学着使用那个词汇。词汇是有温度的,文明美好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

    (1)打比方的句子后面打“√”

    每天,我都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    )

    她仿佛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隔着20年的时间向我走来。(    )

    文明美好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   )

    2下面每个句子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文中第三自然段里的哪个词语来概括?

    跟大家不一样。(     )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等在周围一群人当中显得很突出。(    )

    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

    (3)想一想,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三位女生(加上)三次为李伟的妈妈倒水,每次李伟的妈妈都说了什么?三位女生各有怎样的反应?请你概括一下,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倒水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李伟妈妈说的话

    三位女生的反应

    (5)读了短文之后,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解释词语。

    A.肃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下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坐中国船

    1919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只木船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一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  惊)过河岸,盯着挂着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啼  蹄)下惨遭蹂(róu)躏(lìn!”

    不几天,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一把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一条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陪  赔)了本,没有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有的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  期)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1将文中括号里恰当的字写在答题卡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     争辩——  

    漂亮——     愤怒——  

    3填入合适的量词。

    一(   )木船   一(   )青年

    一(   )洋伞   一(   )床单

    4日本人送伞、英国人送床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毅他们最后决定坐______去上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他_________的思想品质。

  • 12、阅读理解

    《燕子》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度大转变,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飞翔 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 支持)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 )蹲坐在巢沿上,( )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体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1根据文意为文中第①②段的画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根据文意,填入本文第②段括号中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

    A. 不是……就是……   B. 不是……而是……   C. 不仅……而且

    3第③段中的这些指代什么?请你分几个方面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它们一会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 ______

    (2)燕子的身体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_______

    5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这句中的之一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猫头鹰

    猫头鹰的面部像猫,身子像老鹰,所人们叫它“猫头鹰”。猫头鹰的眼睛同别的鸟儿不同,是长在正前方的。白天,它常常站在树枝上闭目养神,可是,到了夜晚,它就像一名哨兵,(zhēng)着两只闪闪发光的大眼睛,注视着田野。猫头鹰的耳朵也很特别,耳孔很大,周围排列着很长的羽毛,好像一对竖起的猫耳朵。它的听觉很灵,哪怕一点轻微的声音,它都能听见。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_ 句。

    2用“ ”画出猫头鹰耳朵的句子。

    3因为猫头鹰的___________像猫,___________像老鹰 ,所以人们叫它“猫头鹰”。

  • 14、课内阅读

    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垂下几串写出了成熟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________,“馋得直流口水形象地描绘出狐狸一心想吃到葡萄的________。

    A. 可爱样子、着急   B. 诱人的样子、兴奋   C. 诱人的样子、急不可耐

    2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这句话表明狐狸________。

    A. 虚荣心强,死要面子,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

    B. 相信自己的判断

    C. 很是聪明,自己会劝慰自己

    3白费劲简洁明了地点出狐狸够葡萄的________:葡萄架很高,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用尽了________,还是没够着。无望”、“只好表达了狐狸的________。

    A. 努力、全身力气、难受   B. 结果、浑身解数、无可奈何   C. 结果、浑身解数、气愤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 16、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如登山,需要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高峰,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字句)

     

     

  • 19、句子乐园(按要求改写句子)。  

    1)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缩句)

    ________________

    3)这美丽的春天令人陶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写句子。

    (1)三天后,一栋漂亮的房屋就出现在他们居住的街道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见孩子的两道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肩膀切割成一条条五彩的锦缎。(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对盲人说:“我有一个保证治好眼睛的药方”。(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风秋水,他怎么能承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看图写话。

    图上有谁?发生了什么意外?他们是怎样解决的?请用上“踢足球、阳台、打碎、道歉”等词语编一个小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