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西双版纳中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浩瀚星辰,精神的纽带浩荡飘拂;时间长河涤荡尘埃,血脉传承绵延至今。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不缺乏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这说明(     

    ①我们身上都保留了祖先的遗传基因,因此人类传承的只是身体上的生命

    ②生命在接续,人类的精神文明也在不断积累和丰富

    ③我们的生命,不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④我们不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下面漫画蕴含的道理是(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

    ③社会是复杂的,不讲诚信是正常的

    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下列信息表明(     

    A.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全国人大行使了重大事项决定权

    D.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 4、2022年5月20日是第33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其主题是“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下列做法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A.吃饭不挑食,果蔬蛋奶都要吃

    B.运动不偷懒,养成锻炼好习惯

    C.饮料不多喝,适量饮水要做到

    D.熬夜不睡觉,休闲娱乐最重要

  • 5、中学生小叶无意中把雨伞倒挂在围栏上,伞里接满了雨水。他想,要是能够制作一个搜集雨水、自动浇花的装置就好了。经过不断研究和反复实践,他发明的节水器获得国际青少年节水大赛一等奖。这说明(     

    A.创新要善于思考,付诸行动

    B.没有天赋的人不能进行创新

    C.只要是科技创新都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D.中学生在万众创新中发挥主要作用

  • 6、202391日起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应当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科学防控、系统治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     

    A.实施保护环境发展战略

    B.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

    C.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D.不断转变经济方式

    【2】施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①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符合良法之治的法治基本要求

    ③全面开启了我国科技保护的制度建设

    ④旨在推进立法工作的与时俱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朋友之间若要实现建设性的竞争,必须(       

    A.在竞争中多为朋友着想,不必考虑自己的利益

    B.不能与朋友竞争,否则就没有真正的友谊

    C.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

    D.把自己的得失放在第一位

  • 8、毛泽东主张经常想一想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鲁迅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要无情地解剖自己……”这表明毛泽东和鲁迅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都是(   

    A.相互比较

    B.咨询他人

    C.自我反省

    D.科学鉴定

  • 9、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令世界难忘……中国为世界各国携手发展,共促繁荣注入了坚定的力量。这表明中国(     

    A.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科技创新成就斐然

    C.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10、“生涯规划模拟”活动中,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生涯三问”:“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该怎么去?”下列思考属于“我是谁”的是(       

    A.“我今后打算留在家乡工作”

    B.“我喜欢文学,擅长写作……”

    C.“我了解了做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D.“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清晰的目标”

  • 11、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的人。知音是贴切的默契,知己是完美的深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友谊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

    ②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一种心灵的相遇

    ③友谊能让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④友谊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让我们体悟生命的美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生命好像一场旅行,在这场旅行中,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看到沿途的风景,看到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这启迪我们(   

    ①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                    

    ②学习为幸福生活奠基

    ③学习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             

    ④学习点亮生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3、近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意向成交额创新高,为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注入宝贵信心。进博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好,不断将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东方之约”变为现实。这说明我国(     

    ①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②成为主导世界的发达国家

    ③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④当前工作的中心是对外开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下列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老师:“你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小江:“我______。”小江正确的回答可以是(       

    ①不喜欢政治,所以只学习语数英 ②擅长演讲,主动参加演讲比赛

    ③决心改掉上课爱开小差的坏毛病 ④不打算做班长,因为会妨碍学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家和万事兴。下列同学的做法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的是(     

    ①小明与父母商定每个周末都要去看望独居的爷爷

    ②小红父亲在外地工作,她十分体谅妈妈,经常主动做家务

    ③小宁不认真线上听课,瞒着父母偷偷地用手机玩游戏

    ④小华反感父母要他参加课外辅导班,屡次与父母发生冲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6、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出重要讲话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中国人民在历史上面对过重重困难,但依然能一步一步渡过难关。这启示我们(     

    ①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②要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③国家发展困难重重,看不到希望④国家正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某校高一学生刘某(16岁),伙同他人持刀威胁,劫取三轮车司机张某某现金600元及手机一部,被人民法院判处抢劫罪,处以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罚金人民币查仟元。据了解,刘某从小就不守规矩,我行我素,初二时开始酷爱网游而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案例警示我们(     

    A.不守规矩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

    B.玩游戏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C.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加重处罚

    D.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 18、《左传》中“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句话启示我们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局势,应该(     

    ①追求和平发展,主导世界政治新格局

    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③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④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19、我们身边的老师:有的幽默风趣,课堂妙趣横生;有的激情澎湃,特能感染学生;有的沉稳严肃,讲课深入浅出⋯⋯这说明(     

    A.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B.学生只需要尊重自己喜欢风格的老师

    C.学生喜欢的老师在风格上都是相同的

    D.学生只能选择与幽默风趣的老师交往

  • 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3)》指出:去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8891亿美元,同比增长8.3%,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我国经济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这说明(     

    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②对外开放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

    ③经济高速增长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④改革开放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七年级(2)班正在召开有关异性交往的主题班会。小海同学认为:男女生交往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议论,还是不交往为好。

    你也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 22、2016年1月1日郑州市正式施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接着许昌市、长葛市也先后颁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规定,无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对此,市民们看法不一。

  • 23、   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肆虐期间,各地纷纷推行网络在线教学,老师隔空上课答疑,广大同学积极参与。但也出现个别同学利用老师鞭长莫及、家长监管不力的机会偷懒耍滑,某些在线教学APP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人们对于网络在线教学认识不一。

    小丽同学认为:只要老师讲得好,网课就能学得好。请对小丽的观点加以辨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材料一:新修订的《中学生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材料二: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们不仅继承着一个国家的青春脉络,更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人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尽展中国之美,就要打出一张有底气、有神韵、有担当、有礼仪的中国名片

    (1)请你谈谈新修订的《中学生守则》对于我们中学生健康成长有何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2)我们青少年如何来打出一张有底气、有神韵、有担当、有礼仪的中国名片’”。?(三个方面即可。)

     

  • 25、【聚焦卡塔尔 最美中国创】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拉开序幕。

    卢塞尔球场,中国铁建打造;

    索膜结构体系,北京建筑学院设计;

    地下通风排水系统、草坪锚固技术和草坪生长补光技术,北京泛华新兴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

    卡塔尔最大光伏电站,中国电建总承包;

    运送球迷、记者的纯电动客车,中国宇通生产……

    中国建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几乎从大到小、从里到外地实现了对本届世界杯的全覆盖。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建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几乎从大到小、从里到外地实现了对本届世界杯的全覆盖。”得益于我国的哪些战略?

    (2)当前我国为什么重视中国创造?

  • 26、   2018年11月29日,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收费窗口收到了一张张贵芬递过来的几十年前的交费单据,单据上面显示:欠款66.22元。原来当年老人的二儿子高烧不退,张贵芬一家人是农村户口,当时家里凑不齐住院费,公社提供了困难证明,医院先治好了孩子的病,随后才把这张账单寄到张贵芬家里。由于生活困难,老人当时并没有钱结账,后来一段时间内也没有经济能力结账,因此这张单据就被临时收了起来。时间长了之后,因为医院方面也没有催账,所以慢慢淡忘。直到前两天,老人才偶然再次发现了它。为了来缴清这张催收单的费用,她专程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赶过来。

    (1)请你结合材料分析张贵芬身上体现了什么优秀品质。

    (2)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27、(调控情绪,体验情感)

    期中考完,同学小华和小罗在QQ里聊天:

    小华:我每次考试都担心考不好,怕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考前老睡不着觉,结果连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我很伤心。

    罗:我不觉得,我们要相信自己,付出努力,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1)小华的伤心是________的情绪类型?

    (2)小华的不良情绪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是什么?

    (3)请你为小华调节不良情绪出谋划策。

    ①改变认知评价;②____;③_____;④放松训练。

    (4)小罗给小华带来的是学习上的正面情感体验,他在传递情感正能量,这种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 28、(6分)材料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表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2014年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0.36

    1.5

    8.44

    31.4

    6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

    1180

    5425

    15781

    2884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4

    545

    2162

    4761

    10489

    (1)上述图表说明了什么?(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中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