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填空。
1、“吗”是由( )笔组成的,第3笔是( )。
2、“虫”的读音是( ),第四笔是( ),组词( )。
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量词。
一_____朋友 一_____剃刀 一_____铅笔
一_____镜子 一_____声音 一_____清风
一_____燕子 一_____清香 一_____花瓣
一_____狮子 一_____长腿 一_____白纸
3、关联词语填空:
(1)燕子认路的本领很大,但是只能飞回原来的地方。如果把它们的巢移动几米,(_____)放在显而易见的地方,它们(_____)找不到,而在原来的地方重筑起新巢来。
(2)(_____)瓢泼大雨越下越急,(_______)我要准时去李明家送书。(______)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这是信用。
4、照样子,写词语
例:写来写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一笔一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端端正正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nuò ruò sū xǐng hú li
(______)(______)(______)
pǔ tōng xùn sù fù zé
(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词句补充完整。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题目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____)
(2)“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是时间,“行”交代事件。(____)
(3)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找地方避雨的经过和感受。(____)
【3】这首词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体会到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7、阅读诗《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 , 。
挑促织, 篱落 。
【1】补全诗句。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由“萧萧梧叶”可以看出这首诗写得季节是________。
【3】表示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
【4】“动客情”的“情”主要指诗人的什么感情?你能写一句话抒发这种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唐 】
, 。
, 。
【1】默写古诗。
【2】诗的第一、二句主要写的是诗人________(看到的或听到的),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景物;第三、四句主要写的是诗人________(看到的或听到的),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江枫渔/火对愁/眠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江/枫/渔/火/对愁眠
D.江/枫渔/火对愁/眠
9、课内阅读。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常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漫步快乐阅读岛。
海底世界(节选)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shēn cā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 打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zéi zié)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 快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用“/”画掉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不合适的词语。
【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有些贝类的活动方法。
【3】短文的构段方式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4】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_______。
11、课文语段阅读。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对老虎说:“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楞。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狡猾(________) 威风(________)
【2】“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骨碌一转”表示狐狸在(_____)
【3】“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们百兽”指的是( )
A.除狐狸以外的动物 B.除老虎以外的动物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得《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 ②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表格。
朝代 | 印章发展的过程 |
唐代以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唐宋 | 应用于书画鉴藏,闲章出现,艺术性大为增强。 |
元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阅读(材料二)请你根据《七律·长征》的内容补充诗句。
图①的下半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图②的上半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
A.甲骨义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4】下列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闰古代印章镌刻技艺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且种类丰富。
B.元代以后,文人刻印成风,为后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书画鉴藏有力地促进了印章向艺术性方向发展。
D.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越来越不受重视。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牢牢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记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脸出来了。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记耳光□说□就是这样的滋味□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首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我们自己的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请给第二自然段□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大步流星:____________ 准则:________________
【3】请给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各拟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4】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低头处世,昂首做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都要到远远的小溪边去挑水。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水罐有条裂缝,另一只水罐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而那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
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一天,它在小溪边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挑水工问:“为什么呢?”“过去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答道。挑水工说:“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1】这两只水罐一只________,另一只________。它们在运水时结果也不同,一只________,另一只________。
【2】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我们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从“惭愧”“道歉”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知道破水罐特别________;从“日复一日”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位________的挑水工。
【3】如果你是挑水工,你又会对破水罐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晚上不是要刮大风吗?
2.战斗不是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吗?
3.我上台去表演一下怎么不行呢?
16、句子乐园。
【1】金老师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作业来布置。(改成“被”字句)
【2】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风真厉害, 。(把句子写具体)
【4】修改病句。
(1)骏马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
(2)看电视和广播也能增长不少见识。
(3)这堂课,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家被人们搬了回来。
(1)他把我的书包拿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今天的作业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东按响了门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改为陈述句)
(2)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随风摆动起来。(把小稻秧当成人来写)
(3)一群杂草团团围住了小稻秧。(改为“被”字句)
19、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我的______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出他(她)的好品质。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字数在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