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年台湾省高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有人想选择座右铭,用来表达学习上或工作上再提高一步,合适的诗句是?(  

    A.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l)他的话音刚落,会场里立刻________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2)我作为这位大作家的弟子,就将拙作作为祭品,________在他的灵前吧!

    (3)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________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A. 暴发   呈献   微弱

    B. 爆发   呈献   微漠

    C. 爆发   奉献   微漠

    D. 暴发   奉献   微弱

  • 3、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中国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

    B.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C.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D.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 4、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科举考试名,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称秀才。

    B.庶吉士,是明、清两朝的官名,又称“庶常”,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历法,指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定岁时节候的方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

    D.录囚,皇帝和各级官吏巡视监狱,审录在押犯,防止冤狱和淹狱,监督监狱管理的制度。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B. 当前,企业生产利润如何?投资方向会调整吗?记者日前在多个省市展开调查,不少靠实业起家、仍依靠实业创新发展的企业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C. 从地理关系的角度看,最明智的选择是建立亚欧非经济体,用高铁连接起所有陆上国家,让所有人都得益于中国的发展。

    D. 这些车辆的日交通违法率曾高达10%,但自今年上半年大力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以后,其违法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地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睛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字、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地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做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地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己觉得能做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处打量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1】【小说综合选择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瑞宣得知北平陷落后,想起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这与他的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老三这句话说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声,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D.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的矛盾和苦恼。

    【2】【语言分析简答题】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语言分析简答题】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运用对比,指出如果“锲而舍之”,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如果“锲而不舍”,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之众人”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更加愚笨。

    (3)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写下怀古名篇,既因为他想到了英雄孙权,又因为在那窄狭的街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继而又联想到刘裕当年两次北伐,不仅装备精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形象的语言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否则北伐就会遭到失败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游山西村》中,陆游用“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描摹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农村风俗画卷,反映出当地淳朴的民风。

    (3)《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代青年要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就离不开不言苦、不畏难的进取精神,既要志向远大,也要意志坚强,如《论语·泰伯章》中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李白以殷切的语气询问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对友人西行道路艰难的担忧。

    (3)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以“折柳”这种极具东方韵味的方式送别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让人想到了古诗词常以“柳枝”寄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2)阿房宫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唐代诗人杨敬之在《华山赋》中写道:“小星奕奕,焚咸阳矣”。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 ”。

    (3)《离骚》中说世俗人善于投机取巧,违反规矩,又任意改变措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

    (2)人不吸取教训,往往会重蹈覆辙,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情感和无尽的惆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怀嵩楼: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1这首诗共有几组对仗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组   B. 两组   C. 三组   D. 四组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 含蓄委婉   B. 沉郁顿挫   C. 平淡自然   D. 遒劲昂扬

    3请结合作品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发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仗,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刻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 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 谋:为..谋划。

    B.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 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相击前 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 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甚矣,汝不惠

    C 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w

    D 子乃见王     赢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⑥“大王安坐安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4分)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分)

    (3)夫子休,就舍待命。(3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考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材料二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容有失。面对庚子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各级政府严令:如果不能保证学校绝对安全,各级各类学校就绝不能贸然开学复课。进入三月下旬后,各地民众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大中小学开始陆续复课。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复学,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评估和准备工作,为的就是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材料三  当下,青少年学生消极对待生命、轻视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有关青少年厌世、自伤、自杀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因此,有专家指出,生命教育是解决青少年个体生命现实问题的必要途径。在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下,也有很多专家纷纷建言:生命教育应该成为大中小学复课后的第一课。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